運轉編輯編輯
傳統液下泵
1、注意泵軸承溫度,不應超過外界溫度35度但不應大于75度。
2、油杯內應注滿鈣基黃油,-軸承能正常潤滑。
3、泵在工作個月內,或運轉100小時后,應更換電機支承油杯內的黃油,以后每工作2000小時后更換一次。
4、定期檢查彈性聯軸器,注意電機軸承溫升。
5、動轉過程中,如發現噪聲或不尋常的聲音時,應立即停車檢查。
6、泵每工作2000小時應進行周期檢查,北京液下泵,葉輪、泵體或泵蓋之間間隙的摩損不能過大,間隙的值不得超過1.5毫米,耐蝕液下泵,如超過可更換葉輪或前蓋。
7、泵工作6小時時,應檢查機封,根據磨損程度予以檢修或更換,耐腐液下泵,否則將導致泵軸及軸承的損壞。
新型液下泵
因其電機為屏蔽電機,電機和泵輪為一同潛在液面下,所以其設計上是免維護的。
1、不銹鋼液下泵故障:泵上水慢
原因:前襯板與葉輪間隙大、出水管道不能封住空氣、排空滿。
排除方法:調節間隙、調節出水管道、安裝抽真空裝置。
2、不銹鋼液下泵故障:出水壓力小、流量小
原因:泵內有空氣、葉輪與前襯板間隙大、離合器閉合不緊、葉輪或襯板磨損。
排除方法:排空泵內氣體、調節間隙、調節離合器摩擦片間隙、更換葉輪或襯板。
3、不銹鋼液下泵故障:泵磨損快
原因:施工環境顆粒大差、輸送距離遠、進水管路長。
排除方法:更換沙場、添加加力機組、縮短進水管長度減小汽蝕。
4、不銹鋼液下泵故障:水泵振動
原因:泵軸與柴油機或電機不同心、葉輪不平衡、軸承損壞。
排除方法:調節同心度、葉輪作平衡測試、更換軸承。
5、不銹鋼液下泵故障:泵不吸水
原因:灌注引水不夠、泵內空氣無法排出、吸水管漏氣、前襯板與葉輪間隙大。
排除方法:繼續灌注引水、檢查管路是否漏氣、調節葉輪與前襯板間隙。
6、不銹鋼液下泵故障:葉輪軸頸磨損快
原因:高壓水泵揚程低、盤根錯位、泵軸與后蓋不同心。
排除方法:更換高于耐腐蝕液下泵揚程的高壓泵、更換盤根、調節同心度。
對于低洼易澇地區,在堤防決口或超過設計標準的-暴雨降臨時,排灌泵站常被水淹。一旦泵站的機電設備被水浸泡,清洗和烘烤等修復工作量很大,將會-排水時間,增加災害損失。因此,常規泵站本身的防洪防潮問題也是十分重要的問題之一。但玻璃鋼液下泵采用的是潛水電機,水泵機組可以在水下運行。所以,即使泵站被水淹沒,只要電機不超載,水泵能在穩定區工作玻璃鋼液下泵隨時可投入運行。
以往的玻璃鋼液下泵和出水管是用螺栓連接,主要用于深井提水、小型施工排水等。但近代的玻璃鋼液下泵與出水管之間已經實現了自動偶合,在出水管固定的情況下,不需要螺栓便可快速安裝和拆卸水泵機組,從而大大加快了機組的安裝和檢修速度。如河北省滄州的葉三撥泵站,每臺常規的口徑1.4m立式軸流泵機組安裝時間為15~20天,而口徑相同的玻璃鋼液下泵只需1天。對于小型玻璃鋼液下泵機組,安裝拆卸就方便,有的只需1小時就可以安裝或拆卸完畢。這對于防洪排澇等需要緊急拆裝的泵站是十分有利的。
當前的大口徑玻璃鋼液下泵的主要安裝型式有井筒式和導軌式二種。
軸流式和導葉混流式玻璃鋼液下泵的主要安裝方式是井筒式。井筒式又有懸吊式、彎管式、落地式、開敞式等。
另外,對于不同型式的進水流道。也可以采用井筒式玻璃鋼液下泵。為鐘型進水流道的井筒式玻璃鋼液下泵裝置形式。
泵站工程投資包括土建投資和設備投資。采用玻璃鋼液下泵后,土建投資和設備投資均可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