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閥的發展自20世紀初始至今已有八十年的歷史,先后產生了十個大類的調節閥產品、自力式閥和調節閥等,調節閥和控制閥的發展歷程如下:
20年代:原始的穩定壓力用的調節閥問世。
30年代:以“v”型缺口的雙座閥和單座閥為代表產品v型調節球閥問世。
40年代:調節閥新品種進一步產生,出現隔膜閥、角型閥、蝶閥、球閥等。
50年代:球閥得到較大的推廣使用,三通閥代替兩臺單座閥投入系統。
60年代:在國內對上述產品進行了系列化的改進設計和標準化、規范化后,國內才才有了完整系列產品。
70年代:又一種新結構的產品——偏心旋轉閥問世第九大類結構的調節閥品種。70年代末,國內聯合設計了套筒閥,使中國有了自己的套筒閥產品系列。
80年代:改革開放期間,調節閥供應商,中國成功引進了石化裝置和調節閥技術,使套筒閥、偏心旋轉閥得到了推廣使用,尤其是套筒閥,大有取代單、雙座閥之勢,其使用越來越廣。80年代末,調節閥又一重大進展是日本的cv3000和精小型調節閥,它們在結構方面,將單彈簧的氣動薄膜執行機構改為多彈簧式薄膜執行機構,閥的結構只是改進,不是改變。它的-特點是使調節閥的重量和高度下降30%,流量系數提高30%。
90年代:90年代的調節閥重點是在-性、特殊疑難的產品攻關、改進、提高上。到了90年代末,由華林公司推出了第十種結構的產品——全功能型閥。
以下是碩人時代為您一起分享的內容,碩人時代生產調節閥,歡迎新老客戶蒞臨。
1閥安裝前要---清洗管路中的污物、焊渣,以防運行時,閥芯被污物卡死。
2 閥安裝位置距離地面要有適當的高度,閥的上面和下面都有一定的空間,以便于閥的拆裝和修理。
3 避免由于安裝不慎給閥帶來附加壓力,如管道與閥不同心或法蘭面不平行。閥的自重、周圍振
動、介質溫度和環境溫度的變化的綜合作用會使法蘭變形。為避免此類事故,除消除上述外
因外,閥好安裝在一段彎管上,如圖8,大口徑的閥要加以支承,閥垂直正立安裝在管道上。
調節閥又名控制閥,通過接受調節控制單元輸出的控制信號,
調節閥
借助動力操作去改變流體流量。調節閥一般由執行機構和閥門組成。如果按其所配執行機構使用的動力,調節閥可以分為氣動調節閥、電動調節閥、液動調節閥三種,另外,按其功能和特性分,線性特性,等百分比特性及拋物線特性三種。
閥體類型
調節閥的閥體種類很多,常用的閥體種類有直通單座、直通雙座、角形、隔膜、小流量、三通、偏心旋轉、蝶形、套筒式、球形等。
在具體選擇時,可做如下考慮:
(1)閥芯形狀結構
主要根據所選擇的流量特性和不平衡力等因素考慮。
(2)耐磨損性
當流體介質是含有高濃度磨損性顆粒的懸浮液時,閥的內部材料要堅硬。
(3)耐腐蝕性
由于介質具有腐蝕性,盡量選擇結構簡單閥門。
(4)介質的溫度、壓力
當介質的溫度、壓力高且變化大時,應選用閥芯和閥座的材料受溫度、壓力變化小的閥門,當溫度***250℃時應加散熱器。
(5)防止閃蒸和空化
閃蒸和空化只產生在液體介質。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閃蒸和空化會形成振動和噪聲,縮短閥門的使用壽命,因此在選擇閥門時應防止閥門產生閃蒸和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