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lc類型其中mr為繼電器類型,mt為晶體管類型,它們的區別是:
1.繼電器接的外部電源可以是直流也可以使交流,可直接驅動220v直流負載,晶體管的外部電源只能接直流的,不能直接驅動開關,需要接中繼來間接驅動。
2.繼電器類型的開關頻率低,而晶體管可以輸出高頻信號如伺服系統的脈沖輸出就使用晶體管類型的plc。在實際運用中根據需要來選擇相應的plc規格。
二、plc輸出端子輸出端子介紹以40端子來說明,輸入3組+輸出2組=5*40端子,其中輸入端子只有一個公共端s/s,而輸出有5個公共端。y0和y1各單獨使用com端,y2和y3共用con2,y4、5、6、7共用com3,y10、11、12、13共用com4,y14、15、16、17共用com5。
繼電器接線繼電器類型的plc輸出回路如下圖,可以使用直流電源和交流電源來驅動負載,不分漏源型輸出。繼電器型plc輸出回路工控中常見的輸出控制有電機、指示燈、報警器、電磁閥門等。
光電耦合器的使用技巧二
在主機側,通過一個頻率電壓轉換電路將脈沖序列還原成模擬信號。此時,相當于光耦隔離的是數字量,可以消除光耦非線性的影響。這是一種有效、簡單易行的模擬量傳輸方式。圖3vfc方式傳送信號當然,也可以選擇線性光耦進行設計,如精密線性光耦til300,高速線性光耦6n135/6n136。線性光耦一般價格比普通光耦高,但是使用方便,設計簡單;隨著器件價格的下降,使用線性光耦將是趨勢。2.提高光電耦合器的傳輸速度當采用光耦隔離數字信號進行控制系統設計時,光電耦合器的傳輸特性,即傳輸速度,往往成為系統數據傳輸速率的決定因素。
在許多總線式結構的工業測控系統中,為了防止各模塊之間的相互干擾,同時不降低通訊波特率,我們不得不采用高速光耦來實現模塊之間的相互隔離。常用的高速光耦有6n135/6n136,6n137/6n138。但是,高速光耦價格比較高,導致設計成本提高。這里介紹兩種方法來提高普通光耦的開關速度。
由于光耦自身存在的分布電容,對傳輸速度造成影響,光敏三極管內部存在著分布電容cbe和cce,如圖4所示。由于光耦的電流傳輸比較低,其集電極負載電阻不能太小,否則輸出電壓的擺幅就受到了---。但是,負載電阻又不宜過大,負載電阻rl越大,繼電器驅動模塊一級代理供應商,由于分布電容的存在,光電耦合器的頻率特性就越差,傳輸也越長。圖4光敏三極管用2只光電耦合器t1,t2接成互補推挽式電路,可以提高光耦的開關速度,如圖5所示。
當脈沖上升為“1”電平時,t1截止,t2導通。相反,當脈沖為“0”電平時,t1導通,t2截止。這種互補推挽式電路的頻率特性-優于單個光電耦合器的頻率特性。
中間繼電器,英文是:intermediaterelay,主要用于控制回路當中,它可以增加觸點的數量及容量,并且還可以完成如:互鎖電路、常開轉常閉等控制回路常用的功能。因為中間繼電器是沒有主觸頭的,也沒有滅弧室,所以它帶載能力很差。不能用在主回路內,只有當主回路電流小于5a時,中間繼電器才可以代替接觸器。中間繼電器的所有觸頭都是輔助觸頭,并且它的數量比較多。
-對中間繼電器的定義是k,在老-里是ka,所以在圖中無論是k還是ka都是指中間繼電器。其在原理圖上一般為:中間繼電器一般有以下參數:1.動作電壓:這里指中間繼電器的線圈電壓不大于70%額定電壓就可以動作。2.返回電壓:這里是指中間繼電器的線圈電壓在不小于5%額定電壓就可以返回。3.動作時間:指中間繼電器線圈在額定電壓下的動作時間不大于0.02s。4.返回時間:在額定電壓下返回時間不大于0.02s5.電氣壽命:中間繼電器在正常負荷下,繼電器線圈吸合次數不低于1萬次。6.功率消耗:直流中間繼電器一般不大于4w,而交流的中間繼電器的功率一般不大于5va。7.觸點容量:觸頭一般允許長期接通5a電流,這也是為什么負載電流小于5a時,中間繼電器可以用作接觸器使用。
中間繼電器一般有2對觸點的和4對觸點的,下圖為4對觸點的中間繼電器:以下為中間繼電器的接線圖:首先先說2對觸點的中間繼電器:其13-14為線圈,使用中間繼電器時需注意其電壓等級與電源需一致。再來看輔助觸點這一側,9與12為公共端。那么9與5是一對常開觸點,而9與1是一對常閉觸點。12與8是一對常開觸點,而12與4是一對常閉觸點。
好了,小編今天所要分享的內容就是這些,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覺得-的話就幫小編轉個發,點個贊,收個藏。小編這里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