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各規格槽鋼實際剪切和剪切間隙進行數據回歸分析,制定了每種規格的剪切間隙規范,具體為:63#槽鋼為0.20~0.30mm、80#槽鋼為0.20~0.35mm、100#槽鋼為0.25~0.35mm,120#槽鋼為0.25~0.40mm,并做出厚度為0.20~1.00mm的不同墊片。每次更換剪刃時,先測量間隙,再選擇相應的墊片,-剪切間隙控制在工藝要求范圍內。
槽鋼的表面及幾何形狀的允許偏差在標準中有具體規定。一般要求表面不得存在用上有害的缺陷,不得有-的扭轉,規定槽鋼波浪彎鐮刀彎的允許值及各規格槽鋼面形狀的有關參數h ,b ,d ,槽鋼,t 等的數值、允差值。槽鋼幾何形狀不正確的主要表現是:角、腿擴及腿并等。
槽鋼在室內溫度狀況下,表層只轉化成fe3o4,fe2o3相二層構造,當溫度>;570度時,轉化成feo層,因此高溫自然環境,表層空氣氧化膜為三層構造。從高溫制冷回的全過程:feo要溶解,空氣氧化表皮層中有改變。
膜內部電子器件自然環境考慮到:
正離子位置:p型半導體材料如feo,fe3o4膜
陽離子位置:n型半導體材料如fe2o3膜
全過程表述:空氣氧化全過程的關鍵是氧離子和亞鐵離子(鋁合金原素產生的電離)在空氣氧化層中的外擴散,另外都是電子器件傳輸全過程。這一空氣氧化浸蝕的全過程,實質上都是一個原電池原理全過程。這都是槽鋼和耐熱鋼在基礎理論上的相互基本。
槽鋼切削刃設計的基本依據是槽鋼精加工孔的形狀,如圖1所示以100#槽鋼為例。這種設計在剪切過程中容易出現以下問題:首先,通道的肩部與其他零件相比相對較厚,所需的剪切力也很大。切削刃磨損更快,并且切削刃使用了一段時間。
該零件的磨損量較大,導致肩部間隙較大,容易塌陷。是將通道的兩條腿與腰部進行比較。由于剪切角,當切削刃磨損時,腿部被切開。當剪切量較小時,支腿的剪切從通常的剪切變為撕裂,槽鋼支腿的端面容易出現毛刺。
下切削刃的斜率與槽鋼精加工槽的斜率基本相同。這樣,在剪切過程中,腿部基本上在同一時間受到應力,剪切力大,切削刃磨損更快,一方面,腿部末端的剪切凹痕很---,另一方面,切削刃老化后,容易產生槽鋼的切削部分。更多的撕裂和毛刺。
后兩點是影響通道剪切的主要原因,改進措施針對以上三個問題,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對于冷床冷卻緩慢的問題,在冷床區域增加了一個水霧風扇以提高冷床區域的冷卻速度,并且在水冷床前部的多個處增加了一組水霧噴嘴。減少剪切機以減少通道段的溫度,以避免由于鋼的高溫而產生剪切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