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標卡尺早起源于中國。古代早期測量長度主要采用木桿或繩子,外徑千分尺廠,待有了長度的單位制以后,天津外徑千分尺,就出現了刻線直尺。這種刻線直尺在公元前2000年的我國夏商時代都已有使用,當時主要是用和玉石制成,直到青銅刻線直尺的出現這種“-”的測量工具較多的應用于生產和天文測量中。在北京博物館中珍藏的“新莽銅卡尺”,經過--,它是全發現早的卡尺,制造于公元9年,距2000多年。
檢定人員在檢定千分尺時,應十分注意壓線校正,使用者在使用時,也應注意檢查離壓線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應及時送交計量部門檢修。校正方法:校正時,外徑千分尺規格,一般與校正零位同時進行。當調好和對準零位后, 目估rok微分簡邊緣與零刻線右邊緣相切,轉動微分簡,使微分簡邊緣與零刻線右邊緣相切,用0.5減去微分簡的讀數就是它的離線距離。如微分筒上讀數為0.42mm 時,則離線距離為0.5-0.42=0.08(mm),對于o-25mm規格的千分尺,可采用同樣的方法。轉動微分簡,使邊緣與零刻線右邊緣相切,此時微分簡上的讀數即為壓線的距離。
測微螺桿軸向串動和徑向擺動的修理外徑千分尺在經過長期使用后,必然會使測微螺桿與螺紋軸套的螺紋產生磨損, 引軸向串動。減小軸向串動的方法是旋進調節螺母至適當位置。同時,數顯外徑千分尺,弓形架的導向光孔與微分絲桿磨損后形成徑向間隙,造成孔軸配合松動,導致徑向擺動增大。要減小徑向間隙,一般可采用對導向光孔鑲套或縮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