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栽苗機近日,正值全縣萬壽菊種苗出棚移栽之時,山東省青州市軍巖農業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建軍及其團隊成功研發出萬壽菊種苗移栽機,并在彭陽縣投入使用。
該移栽機每臺1.8萬元左右,移栽、補水作業-完成,每次作業需3人同時操作拖拉機駕駛員1人、補苗工2人,操作簡單、省力、移栽快、效果好,正常每天移栽15畝左右,移栽成本包括人工每畝45-50元,有效解決了大面積種植萬壽菊無勞力移栽的實際困難,促進了萬壽菊產業的穩定發展
辣椒移栽機現代化的農機具作業,不僅解放了勞動力,而且還大幅提高了作業效率,降低了作業成本。連日來,素有“中國辣椒之鄉”的沙灣縣安集海鎮的辣椒苗正通過移栽機,棵棵地移栽到地穴中,為廣袤的土地鋪上一層新綠! ∩碁晨h安集海鎮和平新村的成果種植農民合作社今年共種植土地6000余畝,其中有2000畝地種植辣椒。隨著移栽技術由人工向機械轉變,又從四人移栽機向八人移栽機升級,辣椒種植給農戶帶來的不僅僅是越來越高的收入,也更堅定了農戶創造-的信心。
日前,移栽機,在新疆沙灣縣辣椒育苗移栽現場會上,數臺*新研制的一膜四行移栽機穿梭在鋪好的地膜上,留下4行翠綠的辣椒苗,-完成打孔、栽苗、扶苗、覆土、壓實等工序,實現株行距一致、下苗。標志著一膜四行移栽機研制推廣成功。
據了解,從2012年開始,沙灣縣就辣椒機械移栽技術突破做了大量探索研究,辣椒種植密度相對于番茄高出4倍,在一畝地里實現12000穴的移栽難度,人工成本過高,當時的移栽機難以做到,經過農機農藝的融合實驗,采用一穴雙株育苗,將畝栽植穴數降到6000株以下,移栽機作業實現可能。但目前市場上沒有生產一膜四行辣椒移栽機的企業。辣椒種植目前栽培模式很雜,有1.2米一膜四行模式、1.4米一膜四行模式、2.05米一膜六行模式,給機械設計帶來很大的困難。
鑒于上述情況,沙灣縣農機推廣站邀請了多家移栽機生產企業聯合進行攻關,沙灣縣農機推廣站提出了具體的技術要求,山東---農機裝備制造有限公司按照農藝要求和特殊的機械結構,設計出膜內行距30+50+30cm,株距28cm配置的*臺一膜四行辣椒移栽機樣機,并于2013年進行生產試驗;2016年,重慶北卡移栽機制造有限公司也設計出了該公司的*臺一膜四行移栽機樣機,并推向市場進行性能檢測試驗。
蔬菜移栽機在許多農村里由于人工移栽勞動強度大、效率低、移栽后番茄行距株距參差不齊,影響后續植保、收獲等作業工序。進入-,傳統農業逐漸向現代農業轉型,隨著工廠化育番茄苗技術的日益成熟和人力成本的不斷上升,大面積的移栽作業需要由番茄移栽機來完成。
1、移栽機使用前的調整:
在平整堅硬的地面,四輪車三角懸掛連接移栽機,調整移栽機為水平位置,苗木移栽機,固定四輪車兩側拉杠長短一樣用盒尺量。
四輪車懸起移栽機少許注意安全,取少量沒苗的紙筒放置在輸苗帶上,勻速盤轉傳動輪,使紙筒慢慢下落,觀察紙筒在開溝器后1—2厘米垂直下落為宜,不然調整開溝器或夾苗扇形輪緊度。
移栽過程中保持移栽機水平,開溝器深以開溝盤中軸深為宜,移栽深,可調深調節手柄,順時針為深,反之則淺。
2、番茄移栽機簡單故障的檢查:
株距不一樣:輸苗傳輸帶或地輪打滑,海綿輪磨損,紙筒或苗長粘連。
空穴、埋苗:筒內填土不足,開溝器內有土或,扇形導輪緊度不足。
斷苗:調整垂直輸送帶與圓盤帶的間隙為1厘米左右,扇形導輪太緊,圓盤帶放置在導棒外側,清理開溝器。
苗前傾:把圓盤帶放置在導棒外側,調整移栽機平度,玉米移栽機,扇形導輪太緊,西蘭花移栽機,一、二級彈簧太緊。
缺苗和垂直輸送帶處堆苗:請檢查安全銷。
番茄移栽機由單獨的栽植單組構成,每個單組由其地輪傳動,因此可以與不同大小的拖拉機配套使用,組成多行的移栽機, 集起壟、鋪設滴灌帶、覆膜、移栽、及膜上覆土等功能為一體,實現多功能聯合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