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冷鮮肉和凍豬肉的要求
冷鮮肉的有關要求
1、每批冷鮮肉產品應隨車附表,標明-屠宰廠名稱、生豬飼養基地名稱、運輸目的地或企業、檢疫檢驗證明、數量、車號及業務員經手人姓名。每批鮮豬肉產品在運輸過程中必須懸掛、密閉、冷藏,并整車簽封。
2、每扇冷鮮肉即白條肉上應有肉品品質檢驗合格章,并在其下方2-3厘米處加蓋每批豬源的飼養基地編號yinzhang。
3、冷鮮肉產品進入市場時,由動物檢疫部門派駐批發市場的動物檢疫員啟封。直接進入連鎖店、超市、菜市場時,由商場質檢人員啟封并備案,動物檢疫部門定期---檢查。
凍豬肉的有關要求
1、凡進入市場的冷鮮肉,必須是-生豬屠宰廠生產。
2、凍豬肉必須來自非疫區,肉品經檢疫、檢驗合格,符合-i/154 – 2002《豬肉安全衛生要求》標準的規定。
3、貯存、經營凍豬肉的冷庫必須符合《冷庫設計規范》標準的規定,貯存能力達到2000噸以上。
4、凍豬肉運輸火車、汽車必須在-8℃以下,車廂經清潔、消毒,達到衛生要求。
5、凍豬肉產品必須有縣以上動物檢疫部門出具的產品檢疫合格證、消毒證。
6、小包裝凍豬肉產品必須標明生產企業名稱、地址、產品名稱、執行標準、商標、生產日期、保質期、凈含量、批號等,其標注應符合gb7718《食品標簽通用標準》的規定。包裝材料應符合衛生要求。
7、經營凍豬肉產品,必須建立嚴格的登記和臺賬制度,---將進行抽樣檢測,不合格的產品將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封存、無害化處理直至銷毀。
安全豬肉生產的組織及---
由于食品市場有著不同于其他產品市場的多個重要特征,使安全食品管理不同于一般消費品的管理,除依靠市場主體建立在維護-基礎上的自律來規范外,更要依靠---超經濟的強制力量來規范。在食品安全的---管理上,發達都建立了適合本國,且與國際接軌的食品安全與農產品管理體系。橫向管理體系以各種---健全、組織執行機構配套、---和企業逐步建立實施“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的預防性控制體系為特征。縱向實施從田頭到餐桌的全過程管理。在管理手段上強調制度手段與行政手段等多種手段的組合。
制度手段包括:
(l)制定完善食品安全標準,包括產品本身的標準,也包括對加工操作規程等標準。
(2)建立檢驗檢測體系。
(3)實施市場準人制度。
(4)規定嚴厲的法律責任。
行政手段包括:
(l)---檢查,如衛生抽查、罰款、查封、扣押和禁止銷售、禁止移動等強制性措施。
(2)食品安全教育宣傳。
(3)生產操作培訓。
(4)組織、支持和鼓勵食品安全方面的科研和合作等。
安全豬肉的重要性大家已有共識,是必須-完成的一項民生工作,從豬場的建設、種豬繁育、飼料加工、-生產、仔豬培育、成豬飼養、疫病---、屠宰加工、包 裝貯存、流通銷售和終消費等多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終影響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從生豬出欄到豬肉上市的整個過程必須要經過產地檢疫、公路站 檢查、屠宰場檢疫、動檢部門和市場檢查部門的檢疫檢查。行業的統一管理,專門的機構和人員負責,-是屠宰、加工環節及要求等方面的引導和---是- 安全肉生產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感官舒適性高冷鮮肉在規定的保質期內色澤鮮艷,肌紅蛋白不會褐變,此與熱鮮肉無異,且肉質更為柔軟。因其在低溫下逐漸成熟,某些化學成分和降解形成的多種小分子化合物的積累,使冷鮮肉的風味明顯---。
冷鮮肉的售價之所以比熱鮮肉和冷凍肉高,原因是生產過程中要經過多道嚴格工序,需要消耗很多的能源,成本較高。
合格與不合格的冷鮮肉,單從外表上很難區分,兩者僅在顏色、氣味、彈性、黏度上有細微差別,只有做成菜后才能明顯感覺到不同:合格的冷鮮肉更嫩,熬出的湯清亮醇香。
豬副產品初加工技術詳解
一、直腸分離和沖洗、修整
直腸一般供出口原料,除不許帶有充血斑點等-外,并規定出廠時的長度分為1.15~1.5m及0.6m兩種規格,扁徑50ram,不得有破傷。因此,操作必須仔細,以防止造成次品。
分離直腸的操作,俗稱“拔直腸”或“拔圈子”。先將胃腸系統在操作臺面上攤開,大腸的一面朝上,這時,直腸有50cm左右伸在外面。操作時,將露出外面的直腸剝去除脂肪,然后將開始進入大腸圈處的系膜扯離直腸管,使直腸松動,再越過其上的大腸圈,左手拉住穿越腸圈后的直腸,右手用撕扯和捋開系膜的方法將該部分直腸“撥”離---及第三節大腸圈的系膜,直至估計撥開的直腸全長已達1.2~1.5m時為止,將腸摘斷,捋去兩個斷口糞汁,并在大腸的斷口一端打_節防止糞汁流出,污染油頭。隨手拎住直腸原來伸出在外的部分,將直腸從大腸圈中拉出,轉入直腸沖洗工序。
直腸沖洗俗稱“套直腸”,先割去膀胱和尿管,進口冷凍豬肉,將直腸的---一端套在自來水---上,進口豬肉批發,擰開水閥,將水灌進腸內,一面用手輕輕捏腸管及輕輕抖動,逐步將糞從另一斷口沖出。糞多或較稠的,可灌洗二三次。操作時,水的沖力和手的握力不宜過大,以防止損傷直腸。在灌直腸工序中除將糞汁沖凈外,并要將直腸按照出口規格要求進行初步檢驗,剔除長度不足、脫節及---病理次品。
剝肚機操作:剝肚機主要結構為一電動旋轉的圓刀片口。操作時,將上述需要剝開的部位湊在剝肚機的刀口上,將之剝開。
翻洗胃,俗稱“翻肚”。先用左手握住十二指腸斷口處俗稱肚尖,在水管下沖擊糞污胃內容物,宿遷進口豬肉,再用刀或剪刀尖在胃的里彎道斷口俗稱“肚梗”處戳破10~12cm,隨即兩手握住胃的兩端,兩手拇指插入刀孑l,將胃翻轉,抖出胃內容物,移近水管沖洗,同時翻露肚頭并洗凈。有條件的地方可用洗肚機進行翻洗。翻胃時,首先應注意勿使胃的外層黏膜上沾染糞汁,-是戳刀后的裂口外沿,一旦沾染,很難洗凈。為了防止沾污,每翻一只胃都應沖洗雙手。
三、大腸的分離和翻洗
大腸的分離工作俗稱扯大腸或扯油頭是把黏結大腸的系膜油頭扯開,使原來盤結成一團的大腸分離成條形,便于翻洗,并使一部分系膜油頭分離出來,得到充分的利用。以往有兩種操作方法,一種是將粘連在大腸上的系膜基本扯凈,俗稱扯“剝皮腸”或光腸,其技術要求較高,勞動效率較低。
另一種是僅將連接腸管的系膜扯開,系膜仍附在腸管,俗稱扯毛腸或帶皮腸。大腸的腸管很嫩,比較肥壯豬的腸薄、嫩,往往手指一觸即破。與此相反,黏結在腸管上的腸系膜卻很結實。因此,要防止扯腸系膜時反將腸管扯破或扯斷,糞汁流出,沾污系膜。關鍵在于兩手手指指尖的著力點必須都放在腸系膜上,不可著力在腸管上。
扯毛腸時,先將腸擺正,使大腸腸管正面系膜較厚的一面在面層,并使作為腸的外圈起點的盲腸部分在右方,腸外圈末尾“u”字形彎頭在左方。這時大腸與直腸分離的斷口腸梢隱藏在盲腸左側腸管之間的系膜內,可將這一部分的系膜連根捏緊扯開切勿捏在腸管上,扯到第三個彎頭時,這段腸梢的一側即與系膜分離。
扯光腸剝皮腸時,基本方法同上,但在剝扯腸管上的系膜組織時,必須左手拇指扣在腸管上,食指和中指彎曲在腸管下面反面,隨著右手剝扯系膜的進度,食、中兩指交叉向前扣住腸管反面的系膜層俗稱腸皮,便于右手將之不斷撕裂分離前進。這種操作技術性較強,稍一不慎,極易將腸管扯破。
在操作中如不慎將腸扯破或扯斷,必須立即采取補救措施,防止糞汁流出,擴大污染面。如在開始扯開大腸外圈相互之間的系膜時,不慎將腸扯破,或還未開始操作時,就發現腸已被前面工序弄破,可用普通票夾將破口夾住,不使糞汁流出,并再繼續操作。大腸的翻洗俗稱“翻大腸”,其目的是將大腸的內容物清除干凈。操作中要求始終保持大腸系膜和脂肪的潔凈,不使沾污糞污雜質。
翻腸工作系在水池旁進行,為了在操作中經常保持水的清潔,同時防止冬天脂肪---,造成翻洗困難,一般在水池的夾層中通入自來水管及蒸汽加熱管,使水經常從上沿漫入,從底部流出,循環地流通更換,并保持水溫在30℃左右。其中蒸汽管不可直接通入水中,因蒸汽有沖擊力,如直接放入水中,會引起水在池中上下翻滾,致使翻洗過程中沉底的污物紛紛上浮,沾污腸管。
翻腸時,應在腸管粗的盲腸頂端用指戳破一洞,再將洞口的腸管翻轉,使全部腸管經此翻轉處陸續翻出糞污。操作時,先將盲腸四周及附近的脂肪盡量剝下,并將腸身整理平直。然后,將盲腸一端拎出池沿外邊,盲腸的頂端朝下,雙手托住,并以雙手的拇指將之戳破一洞,放出一部分糞汁后,隨即將洞口翻轉,將腸上帶脂肪的一面朝下朝里,左手拇指和食指撐住腸管翻口,右手將腸滑入翻口,一面放自來水入翻口,腸即逐漸通翻口,翻出糞污,落入池外地上。
待全部腸管翻轉后,隨手從池內舀出清水潑洗腸管內壁,進口豬肉廠家,邊潑水邊捋洗,洗凈后放入容器中。翻好后的大腸,建議放在水槽中,用流動水沖洗檢查一遍,發現翻洗未凈或腸系膜糞等雜質未剝凈的應返工整理干凈再行出廠。
上。
頭、爪、尾的處理
肉尸加工分帶皮肉及剝皮肉兩種。其中帶皮肉加工時割下的頭、爪、尾已與肉尸一并經過熱燙脫刮毛處理,所以可直接進入頭、爪、尾的松香拔毛工序,以除去殘毛。而剝皮肉加工中的頭、爪、尾均系帶毛割下的,所以必須先經過熱燙脫刮毛處理,方可進行松香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