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會把棉被拿去曬,以為這樣就能殺這個惱人的東西。可是,棉被通常在太陽的曝曬下,塵螨還是沒法除。用高倍數顯微鏡在已曝曬的棉被依然有塵螨。把想要曬的棉被或衣物....毯子都行,用大的黑色垃圾袋裝起來綁好,一定要黑色的喔。然后放在大太陽底下曬個1-2小時,黑色會吸熱,袋子里面的衣物棉被溫度會上升很快,因為螨在高溫50度就會死。真的是有效,雖然我們看不見,但是這樣曬后用顯微鏡再觀看一次,那些“可恨的螨”真的都陣亡啰!
基本是直接扔掉了,但是還是有別的辦法,首先可以用網上買的那種去味道的好像叫什么酶之類的,它是可以去除味道,據說是---的,也許對蠶絲被沒有損害。多買幾瓶,用它浸泡,然后等它自然揮發,會帶走貓的尿味,但這個東西只能說試試看,基本不抱什么---大的希望。
主要在于防范!
你在網上搜索防水被套,我買的是那種防螨蟲的,它也是防水,但還是蠻透氣的,我家里每床被子都套了防螨被套,幼兒園被子四件套,這樣子,即便是尿在被子上,被芯也不會有影響,床上也鋪了防水床單。床單被尿濕了,褥子還是好的,這樣床墊就不用扔了,要不然你要滲到床墊里面去,嘿嘿,那酸爽。
我現在的配置是這樣的,防水被套加防水,床單加全包蚊帳,床下床記得關蚊帳,不讓它上來,一了百了。再給它多準備幾個紙盒里面鋪軟軟的東西,打開衣柜或者是沙發都開放給他,這樣也從其他地方彌補它一下。
過來,冀南農村有句諺語,叫:“正月鉸底兒二月納,五月就把被褥拆”,還有“六月不拆被,拆被沒人睡”,是說農村---做鞋,要在正月農閑時鉸好底子,做好準備,春節后的二月便開始納鞋底做鞋,而到了五月份,就應該拆冼被褥了;進入農歷六月,就到了雨季,空氣潮濕,就不宜拆洗了。
舊社會的冀南農村,人們經濟條件很差,生活困苦,吃穿住用都比較艱難。那時候,人們夏天穿一身單衣,松江區幼兒園被子,還要割麥、點種、管理小麥、高粱、玉米和棉花等打秋作物;而冬天,寒風刺骨,雪花飄飄,人們只好穿上臃腫的棉衣御寒、保暖。一床被褥,就是一個農家人的全部夜晚。而這樣的被褥,在那個年代,彌足珍貴,很少一人有兩條被褥的。由此,人們對被褥就十分的看重和珍惜。
作為農家人,整天泥里水里的勞作,汗流夾背,一件衣服,很長時間來不及拆洗,幼兒園兒童被子,也沒有多余的衣服更換。衣服上,整天沾染著汗味、油煙味、泥土味和自身的污垢味,一入夜,累的便一頭鉆進了被窩。天長日久,被褥得不到拆洗,也是污垢---,氣味難聞。
每年的五月,麥收前氣候干燥,農活還不太忙,農家---就利用這一空擋,幼兒園被子三件套,忙里偷閑,開始拆洗被褥。她們找一個晴朗的天氣,在屋地或院子里,鋪一領很大的葦席,大到比被褥還大的葦席,葦席上放上被褥,脫掉鞋子,光著腳丫開始拆被褥。先是拆去被褥上的針線,再揭開褥子外的被面,而后,將被面和被褥用清水和洗衣粉進行淘洗。清洗后的被褥晾曬干后,再將褥子用被面罩住,一針---進行縫起。
五月拆洗被褥,在過來的冀南農村,比比皆是,十分普遍。夜晚睡在經過拆洗和晾曬的被褥里,冬天感到十分的溫暖,還能嗅到太陽散發出的濃濃的陽光的味道。睡在這樣的被褥里,也許,夜晚會做一個溫馨而甜美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