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盒的生產流程如下:
1.彩盒印刷企劃
彩盒印刷企劃是針對吻合設計之主題,對于印刷之方式、版面大小、印刷品的題材、用紙或印刷的色數,甚至選擇相關的加工廠商等,南京禮盒包裝,都要仔細的,具體檢討才能使各制作流程順利上線并完成精美之成品。
2.設計制作
依據彩盒刷企劃進行文案撰稿、設計、版面規劃等,是制作完稿的前置作業程序,粽子禮盒包裝,同時也要安排攝影及插圖的繪制,連絡各配合廠商協調制作間的行程安排,以使各種要素具體化。
3.制作完稿
依據版面規劃的初稿,將其文案、照片和插圖、正確位置與正確的顏色標示等,循序的安排在完稿紙上或以電子稿方式處理完整稿件,并明確指示制版之各項特殊要求的各項特殊要求指示,這是制版的前置作業。
4.制片輸出與制版作業
完稿完成進入制版后,圖片以電子分色機掃描分色,文字、線條以黑白相機拍照,沖出正確的過網數,并將文字、插圖等按照完稿上之指示拼版,然后進行曬版作業,接著印出彩色打樣送回設計者的手中進行校對。
5.校對作業
這是印刷前的后一個步驟,就是檢查彩色打樣是否符合完稿上所指示的進行程序,有顏色的校正與其它修正時一定要-仔細用紅筆寫出具體易懂的文字說明或位置輪廓,正確傳達給制版的人員,以免造成不-的損失。
6.印刷作業
將修正好的四片轉曬成印刷用版,雞蛋禮盒包裝,送上印-器,便開始正式印刷。如果要在彩盒印-上得到理想的印刷成品,首先要了解印刷因素,由于其中有許多的可變因素,對印刷品質影響至鉅,因此,對這些因素必需要有一定且充份的認識。
7.裝訂、加工作業
宣傳手冊、型錄、小冊子等,俗稱dm、是彩盒印刷品的后一道手續,就是裝訂加工,一般單張平面式用到的就是裁切、壓線、折疊等,至于裝訂,則依據頁數、用紙種類、精美度與使用方式與目的而定。
紙板的查看是彩盒印刷的重要環節之一,因為紙板的查看可以查看出:紙板有沒有紙病,所謂“紙病”指的是紙的缺點。換句-,凡是在紙上存在有不符合規則規范的部位、不利于運用者的當地,總稱紙病。
咱們不但要查看出紙板是否有紙病,還要了解紙病構成的原因,這是做為一個彩盒印刷人士必需了解的內容。
紙病來源相當復雜,紙病檢査-簡略。不用-的儀器設備,單憑“眼看手摸”即可得知。一般有以下五種方法。
1.迎光檢査法包括把紙張迎著光線,用肉眼觀看; 在“選紙臺”箱內安有40-50w的日光燈,面上裝有玻璃板的臺子,供選紙時運用上,以目查看;在光線---處, —只手按住手電筒,一只手拿紙張放在電珠光的前邊細看三種方式,此法首要是檢査紙張是否有勻度、孔眼、塵埃等方 面的紙病。
2.手摸查看法用手掌四指并齊均勻接觸紙面,按-方向移動,憑觸覺發現肉眼不易看出的缺點,如砂子、疙瘩、硬質塊等。手摸可以查出紙張厚薄不一致的缺點,甚至能夠分出超克重或定量不足的紙頁。用手搓弄或彈指紙面,可初步判別紙的脆性大小。
3.平視查看法把紙平放在臺子上,在室內杰出的天然或照明光線的直射下,查看者的目光距紙約1尺1尺-33.3cm),仔細查看它的顏色白不白、紙面光滑不光滑等。此法首要查看紙面是否有、折子、斑駁、裂口等。
4.檢査法將紙置于斜面或用手提起,雞蛋禮盒包裝定制,借反射光-同的視點斜看或對光斜看。因為紙面的毛布痕、光澤條痕用迎光和平視查看法都不易看出,必須用才能發現。所以,此法首要是查看紙上是否有條痕、起毛等紙病。
5.聽聲查看法用手捏住紙的一端,接連左右搖擺時---嘩嘩動靜。各種質料造的紙響聲不同、強度也不一樣。比方木漿紙的動靜比較清脆,強度髙;草漿紙比較沙啞,易破碎棉漿紙比較柔和,韌性大。
材質分類
分為兩大類:面紙、坑紙。通常彩盒面紙常用的有臺灣稱呼:粉灰紙、灰銅、白銅、單銅、華麗卡、黃金卡、白金卡、銀卡、雷射卡、牛皮紙等。“白底白板”共有2種:1、白銅、2、單銅。 他們的共同點是正反兩面都是白色的。區別是“白銅”:一面光滑一面不光滑,也就是一面有涂布面,一邊沒有涂布面。通俗點就是正面可以印,反面不可以印。“單銅”:正反兩面都有涂布面,正反都可以印刷。 灰底灰板有這種紙,但它不用于彩盒上,灰底白板,它就是所謂的“灰銅紙”即正面是白色的,可以印刷,反面是灰色的,不可以印刷。一般白卡也就是“白底白板”紙,只不過一般報價時的簡稱,除可特殊的白卡,例如:白金卡、白銀卡等。粉灰紙,一面白色,一面為灰色,價格較低,雙粉紙兩面均為白色,價格偏高.產品的形狀和大小決定彩盒的材料.常用的材料有:280g粉灰紙,300g粉灰紙,350g粉灰紙,260g粉灰裱e坑,260g雙粉紙裱e坑等。根據產品的包裝重量以及產品的定位,常用的材料有:粉灰紙:一般是250g-450g;銅版紙:一般是250g-4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