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與拆卸
傳統液下泵裝配
1將軸承分別裝在軸承盒和軸承座上。
2將毛氈圈裝在軸承端蓋甲、丙和軸承盒上。
3將軸承端蓋乙、丙裝在軸承座上并用螺栓緊固。
4將裝好軸承的軸承盒穿在軸上,擰上圓螺母,并將軸承端蓋甲緊固在軸承盒上。
5將軸裝入軸承座,用螺栓固定,擰上調整螺釘,并將軸承安裝在支承座上,將擋水圈套在下部軸承處的適當位置。
6將聯接管固定在軸承座上,并在聯接管下部裝上泵蓋,在軸下部裝上葉輪并擰緊,依次裝上泵體前蓋,并螺栓固定,用軸承盒處的調整螺釘調整葉輪與前蓋間的間隙,控制在1--1.5mm內調好后用螺母,抽沙泵葉輪,螺栓緊固。
7電機支承安裝在軸承座上用螺栓緊固,在軸的上端裝聯軸器部件,并將電機聯軸器用緊固螺釘緊固在電機軸頭上,將電機裝在電機支承上,并用螺栓,螺母緊固。
8從泵的出品順序將石棉墊,出液彎頭、出液管件裝上,并固定在支承座上。
新型液下泵
1將新型液下泵的板凳與人孔蓋焊接在一起。
2將板凳上的法蘭與泵頭上的法蘭用螺栓固定。
我廠用液下泵是一種耐腐蝕立式泵,其過流部件浸沒在被輸送的介質中,傳動軸通過支承件與軸承部件保持其穩定性,泵的重量和軸向力通過軸承傳遞給基礎,根據工藝裝置要求,液下泵應具有一定插入---。此泵的結構設計主要考慮以下兩個因素:
1.1 介質特性
根據輸送介質的腐蝕性、揮發性、含固體顆粒粒度、濃度等情況,確定葉輪型式、材料、軸承、密封及沖洗方式等。
1.2 使用條件
抽送介質溫度高低,決定了支承型式、冷卻結構、有無保溫夾套等。根據泵的使用要求,可合理確定泵體插入---,屬于---都可能啟動的液下泵,泵體插入---必須足夠長,以使液位浸沒泵體,---液下泵---可以啟動,例如---生產用泵及濕法冶煉所用液下泵;污水排空性質的液下泵,使用要求是污水積滿以后,啟動液下泵,吸凈污水后停機。在這種工況下,液下泵的泵體插入---可以設計得較短,通過加裝吸入管補充插入---,吸凈液體。泵體插入---的縮短,有利于提高泵的---性,山東抽沙泵,并降低成本。
2 液下泵結構
2.1 典型結構
為雙支承液下泵剖面圖,支承是剛性的,通常使用滾動軸承,上軸承為成對安裝的角接觸球軸承或向
心球軸承,下軸承為向心球軸承或圓柱滾子軸承。這種配置可以承受雙向軸向力和一定的徑向力。此泵采用
離心葉輪,它適用于固體顆粒含量較低的場合。根據介質的具體特性還采用旋流式及混流式葉輪。
2.2 一些變型結構
因結構制約,雙支承液下泵轉速n= 1500 r/min時,泵體插入---l≤ 1 700 mm;n= 3000 r/min時,泵體插
入---l≤ 1 100 mm。插入---較短是雙支承液下泵的主要缺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加大液下插入---,
可采用下列措施,這形成了液下泵的兩種變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