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英國金相學家和地質學家展示了鋼鐵在顯微鏡下的六種不同的金相組織,證明了鋼在加熱和冷卻時,內部會發生組織改變,鋼中高溫時的相在急冷時轉變為一種較硬的相。法-奧斯蒙德確立的鐵的同素異構理論,以及英-奧斯汀早制定的鐵碳相圖,緊固件熱處理,為現代熱處理工藝初步奠定了理論基礎。與此同時,人們還研究了在金屬熱處理的加熱過程中對金屬的保護方法,以避免加熱過程中金屬的氧化和脫碳等。1850~1880年,定形熱處理,對于應用各種氣體諸如氫氣、煤氣、co等進行保護加熱曾有一系列-。1889~1890年英-萊克獲得多種金屬光亮熱處理的-。
中頻熱處理主要優點
不必整體加熱,工件變形小,電能消耗小。無公害。加熱速度快,工件表面氧化脫碳較輕。表面淬硬層可根據需要進行調整,易于控制。加熱設備可以安裝在機械加工生產線上,易于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日照熱處理,便于管理,且可減少運輸,節約人力,提高生產效率。淬硬層馬氏體組織較細,硬度、強度、韌性都較高。表面淬火后工件表層有較大壓縮內應力,工件耐疲勞破斷能力較高。中頻熱處理也有一些缺點。與火焰淬火相比,感應加熱設備較復雜,而且適應性較差,對某些形狀復雜的工件難以-。
常見問題:
表面脫碳托輥配件軸承零件在熱處理過程中,如果是在氧化性介質中加熱,表面會發生氧化作用使零件表面碳的分數減少,造成表面脫碳。表面脫碳層的-超過-加工的留量就會使零件報廢。表面脫碳層-的測定在金相檢驗中可用金相法和顯微硬度法。以表面層顯微硬度分布曲線測量法為準,可做仲裁判據。
軟點由于加熱不足,冷卻-,淬火操作不當等原因造成的托輥軸承零件表面局部-的現象稱為淬火軟點。它象表面脫碳一樣可以造成表面耐磨性和疲勞強度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