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木結構建筑分為重型木結構、輕型木結構和井干式木結構,大型的體育場館等公共建筑、橋梁等屬于重型結構,一般家庭多層連體或單體住宅屬于輕型木結構建筑,景觀建筑多采用井干式木結構。現代輕型木結構住宅多以框架式木結構為主,是一種空間箱型架構,以現代木材加工技術生產的木質結構用材、結構用板材為構件材料,廣泛適用釘、螺栓、齒板等金屬件連接,并運用了現代建筑中保溫隔熱、防潮和防霉等建造技術,這種結構的典型特點是采用斷面較小的規格材均勻密布組成結構骨架,與樓面板、墻面板、屋面板等次要結構件共同作用承擔載荷,傳力路徑多樣,因此保溫、抗震等性能非常---,舒適度高,住宅---100年以上。由于構件是標準化、工廠化生產,現場施工簡單,環境污染少,施工周期短,節能、,是現代住宅的發展方向。
在汶川大地動中,很多建筑物發生了倒塌,建筑方木規格,但建在受災的地區的輕型木結構建筑全部幸免于難。
2009年7月14日外國科學家進行了上規模很大的7層木結構建筑震動臺試驗,相當里氏7.5級,建筑方木加工,持續40秒,證明中高層木結構建筑抗震性能---。
中國地動后投入數千億元巨資救災,當然---,但轉變觀念,政策扶持,事先在地動高發區投入資金逐步進行了房屋改造,多建現代木結構建筑,或是從---解決人員---和---問題的一個思路。
中國很多人對現代木結構建筑不了解,建筑方木規范,普遍分不清中國傳統的木結構建筑與現代木結構建筑的區別,認為木結構房屋就是應用砍伐的樹木原木,建筑方木,經過簡單處理后用榫卯連接梁柱作為房屋的支撐結構,或用磚墻支撐木絎架的結構,簡單的如過去的普通民居,較的如廟宇建筑等,盡管在抗震方面有一定優勢,但在居住的舒適度、牢度、防火、防潮、節能保溫等許多方面給人留下不好印象。加上中國森林資源相對貧乏和人口的快速增長,經濟發展以后,人們競相居住到較為現代的混凝土建筑中去,對現代木結構房屋的許多優點不了解并且有較深的誤解,這種誤解和不正確認識在中國普通居住者、建筑商和決策者中相當普遍。---了木質建材的發展,使木材在建筑材料中退到次要---,在建筑工程中,木材的使用與歐美等發達存在較大差距,也造成中國現代建筑浪費能源污染環境等許多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