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范圍看,過去幾年,機床行業的訂單和銷量處于遞增趨勢,汽車、機械、等傳統行業對機床的需求在不斷上漲。”舍費爾-,當前全球機床行業穩步發展,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產生對行業產生了-影響,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也保障了產品。不過,新技術的出現并不代表顛覆性改變,擺在企業面前的仍然是市場和技術挑戰。
“比如,當前行業發展迫切需要-數據,并與其他機床、機械通過物聯網對接。”舍費爾表示,行業需要一個共同語言平臺,一套統一的標準,以實現不同系統之間的融合。
針對中國機床行業近年來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舍費爾表示,過去幾年,中國機床企業關注的重點一直是-,大部分企業認為中國市場足夠龐大、-滿足市場目標,所以過去幾年中國機床出口的比例并不太高。“不過,機床廠,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機床出口還是在不斷增加,中國對德國的機床出口近年來正不斷上升。僅去年,中國對德國出口的機床比例已經提高了20%。”舍費爾說。
機床被譽為“工業”,隨著我國工業基礎設施現代化進程加速,高發展對---制造技術的需求在不斷增加。據統計,2018年我國機床工具行業規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7151.3億元,同比增長8.3%。其中,金屬切削機床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190.1億元,同比增長3.3%。
“機床產業涵蓋了機械、電力、控制、軟件等各個行業,附近機床廠,行業間相互影響、彼此關聯,構成了一套極其復雜的系統。行業的高水平發展需要這個系統均衡增長,但這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舍費爾-,不僅是中國,包括韓國在內的機床行業發展勢頭較好,都無法短時間內達到-的水平,中國機床企業要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找到差距提升水平。
那么日本是如何在短短幾十年內做到如此的呢?
首先,日本是一個非常善于學習的民族,從封建帝國中走出來之后,他們并沒有自己從頭開始研究,而是大量引進-技術設備,包括購買德國、美國等國的-機床進行解剖分析,并聘請外國機床-當顧問、作指導,研制和生產本國的機床,從而得到以快的速度掌握-的機床技術。
不僅是---,還有管理經驗,在數十年的模仿中,高密機床廠,日本已經將自己民族的特點融進了產業管理和技術發明之中,這樣帶著-“大和民族”記號的機床行業,非常有利于他們自己國民的認同。有了國民的支持,才會有發展前景。
更重要的一點,日本對技術的-有著近乎---的追求:
目前全球超精密加工領域中精度的母機來自就是日本。日本捷太科特jtket的ahn15-3d自由曲面金剛石加工機,此設備主要用來對各種光學鏡頭和藍光鏡片模具進行超精密車削及研磨。
這臺機床的性能達到了30nm部件形成精度和1nm級ra表面粗糙度,僅從加工精度上講比美國llnl的lodtm和dtm-3,英國cupe的oagm2500還要高出近8倍。即使這樣的超-的機床建造成本高昂、應用場景并不廣泛,日本仍然在孜孜不倦地探尋精度的---。
這樣追求---和的機床產業,怎么能不讓感到。不是所有都能做到這樣細致和的。而中國想要打響“中國創造”,也需要這樣的追求。
1.被加工對象的選定確定選購對象之前
首先要明確準備加工的對象。一般來說,具備下列特點的零件適合在加工中心加工:多工序集約型工件指在一個工件上需要用許多把刀具進行加工。定位繁瑣的工件例如有一定位孔距精度要求的多孔加工,利用機床定位精度高的特點,很方便實施。重復生產型的工件適合加工單件小批量生產。小批量指在1-100件,每批數量不多,但又需要重復生產。
另外,即使工件形狀尺寸不同,但又是相似工件,數控機床廠招聘,易于實現成組加工(gt)工藝的零件。復雜形狀的零件模具、航空零件等復雜形狀工件,能借助自動程序編制技術在加工中心上加工各種異形零件。箱體類、板類零件在臥式加工中心上利用回轉工作臺,對箱體零件進行多面加工,如主軸箱體、泵體、閥體、內燃機缸體等。如果連頂面也要一次裝夾中加工,可選用五面體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適合加工箱蓋缸蓋、平面凸輪等。龍門加工中心用于加工大型箱體、板類零件,如內燃機車缸體、加工中心立柱、床身、印刷墻板機等。
2.機床規格的選定根據確定的加工工件的大小尺寸,相應確定所需機床的工作臺尺寸和三個直線坐標系的行程。工作臺尺寸應-工件在其上面能順利裝夾工件,加工尺寸則必須在各坐標行程內,此外還要考慮換刀空間和各坐標干涉區的---。
3.機床精度的選定加工中心的精度分類為普通型和精密型,其主要精度項目見下表:加工中心主要精度項目精度項目普通型(mm)精密型(mm)直線定位精度±0.01/全程±0.005/全程重復定位精度±0.006±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