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瀾閣位于青島市市南區海濱,與小青島隔水相望,北端與中山路成一直線相連。被視為青島的重要標志。此閣為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24根紅漆柱子支撐,閣心有螺旋形樓梯,樓上四周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浮橋,一景一畫之說。我們可以憑窗眺望,全1方位地看到美麗的青島灣和周圍的各個景點以及著1名建筑
1930年,在當時的青島市---沈鴻烈的主張下,決定對已成為青島重要游覽觀光景點的棧橋進行全1面改造。
1931年9月,青島市政-出25.8萬元,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擴建,橋身加長到440米。將原橋的鋼木結構部分改建為鋼筋混凝土,34排樁通透結構,橋面鋪以水泥,同時將橋面高度提高了0.5米。在棧橋北端沿海建了棧橋公園,種植樹木花卉。橋南端增建了箭頭型的防浪堤,并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風格的回瀾閣。1933年4月,整個工程竣工。從此,棧橋成為青島的重要-建筑物和著1名風景游覽點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盧溝橋事變,全1面-開始。1938年1月10日,大批-從沙子口登陸再次占領青島,次日一撥-又開始從棧橋登陸 。一個時期,棧橋作為軍1用碼頭,不準-進入
2013年5月26日下午,青島遭暴雨襲1擊,全市平均降水量26毫米。5月27日清晨青島棧橋中段東側出現了一處30多米長的坍塌[2] 。2013年11月2日,山東省青島棧橋的橋身部分實現合龍[3] 。2014年4月25日,經過11個月的加固維修,棧橋重新運行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