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對于廢舊木材回收再利用有很多的方法,除了再次做成建筑材料外,也通過提取的方式將一些廢舊木材轉化為液體燃料,這種方法始于20世紀60年代后期的美國,美國appell等人將木片、木屑、纖維素和城市垃圾等放入碳酸納溶液中,用co回壓至280個-壓,使原料在350攝氏度的條件下發生反應,得到40%到50%的液態產物。這就是“perc”法。新的方法是在70年代,由美國加利福尼來大學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對木材原料進行了前處理,然后再采用“perc”法相同的條件進一步深化。
木材廢料還可以進行的氣化利用,該氣化過程是一種特殊的燃燒方式,通過不完全燃燒,把燃料中的能量轉移到生成的可燃氣體中。這些燃氣包括氫氣等氣體,其內部過程包括燃燒、熱解、還原三個階段。這種方法生產的木煤氣便于運輸,可作暖房、鍋爐的燃料,燃氣輪機、內燃機發電用動力源,廢木材回收,以及作有機酸等合成用原料氣等。另外,國外還進行了高速氣化、催化氣化、太陽能氣化等研究。氣化與直接燃燒同樣是木材能量轉化的重要形式。兩者總的熱效率相當。
回收廢舊木材注意事項以及方法與 其他材料不同,木材具有一系列可變性,廢舊木材回收價格---,包括密度、耐久性、尺寸穩定性和吸收性。
1密度和耐久性
一般來說,硬質木材具有較長的耐久性和較高的密度,空隙少,對涂料的粘附性不好。而軟質木材耐久性和密度較低,合肥木材回收,空隙大,對涂料的粘附性好,更適宜涂裝。
2尺寸穩定性
尺寸穩定性主要取決于以潮濕的吸收率和膨脹收縮率,木質不同,性能相差很大,若木材過度收縮,會引起涂膜開裂,-是在連接處、樹脂區等部位。軟質木材尺寸穩定性較好。
3吸收性
隨所處部位不同,木材對潮氣和涂料的吸收性存在很大差別,如木材的橫斷面比其他平面的吸收性要大20~30倍,如果不加以適當處理,潮氣會由此進入,使木材腐蝕。在吸收性強的木材表面涂刷,除底漆用量大大增加外,會產生---的失光現象和表面不均勻性。
木材泛指用于工民建筑的木制材料,常被統分為軟材和硬材。工程中所用的木材主要取自樹木的樹---分。木材因取得和加工容易,自古以來就是一種主要的建筑材料。
木材按樹種進行分類,一般分為針葉樹材和闊葉樹材。防腐木是采用防腐劑滲透并固化木材以后使木材具有防止腐朽菌腐朽功能、生物---功能的木材。種類
木材可分為針葉樹材和闊葉樹材兩大類。杉木及各種松木、云杉和冷杉等是針葉樹材;柞木、水曲柳、香樟、檫木及各種樺木、楠木和楊木等是闊葉樹材。中國樹種很多,因此各地區常用于工程的木材樹種亦各異。東北地區主要有紅松、落葉松(黃花松)、魚鱗云杉、紅皮云杉、水曲柳;長江流域主要有杉木、馬尾松;西南、西北地區主要有冷杉、云杉、鐵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