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關規范圖集
gb/t 50312-2016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范》
gb 150311-2016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弱電工程標準圖集09x700】——綜合布線系統工程
(1)工作區內線槽布局要合理、美觀;
(2)纜線的布放應自然平直,不得產生扭絞、打圈、接頭等現象,不應受外力的擠壓和損傷;
(3)纜線兩端應貼有標簽,應標明編號,標簽書寫應清晰、端正和正確。標簽應選用不易損壞的材料;
(4)對絞電纜在工作區宜預留3~6cm的長度;
(5)線纜剝線處理:使用斜口鉗在塑料外衣上切開“1”字型長的縫;割去無用的電纜外衣;
(6)纜線布放前應核對型號規格、程式、路由及位置與設計規定相符;
(7)在同一管內包括絕緣在內的導線截面積總和應該不超過內部截面積的40%;
(8)電源線、信號電纜、對絞電纜、光纜及建筑物內其他監控系統的纜線應分離布放;
(9)各纜線間的zui小凈距應符合設計要求;
(10)纜線布放時應有冗余。在交接間,設備間對絞電纜預留長度,一般為3至6米;工作區為0.3至0.6米;光纜在設備端預留長度一般為5至10米;
(11)纜線布放,在牽引過程中,網線,吊掛纜線的支點相隔間距不應大于1.5m;
(12)布放纜線的牽引力,應小于纜線允許張力的80%,對光纜瞬間zui大牽引力不應超過光纜允許的張力。在以牽引方式敷設光纜時,主要牽引力應加在光纜的加強芯上;
(13)電纜垂直敷設時,在纜線的上端和每間隔1.5m處,應固定在支架上,水平敷設時,直接部份間隔距施3~5m處設固-。在纜線的距離首端、尾端、轉彎中心點處300~500mm處設置固-;
(14)管內纜線應順直,盡量不交叉、轉彎處應綁扎固定。4對對絞電纜以24根為束,瀘州網線,25對或以上主干對絞電纜、光纜及其他信號電纜應根據纜線的類型、纜徑、纜線芯數為束綁扎。綁扎間距不宜大于1.5m,扣間距應均勻、松緊適應;
(15)應詳細填寫隱蔽工程記錄并歸檔;
(16)完成布線后要采用-測試設備進行鏈路測試。-所有信息點達到6類線路標準。
9、電纜單元、光纜單元:型式和類別相同的電纜線對或光纖的組合,電纜單元可以帶有屏蔽層。
10、非屏蔽雙絞電纜、對絞電纜:由非屏蔽線對組成的電纜(簡稱非屏蔽電纜)。當有總屏蔽時,網線電話,稱作帶總屏蔽的非屏蔽電纜。
11、屏蔽雙絞電纜、對絞電纜:由屏蔽線對組成的電纜(簡稱屏蔽電纜)。當有總屏蔽時,稱作帶電總屏蔽的屏蔽雙絞電纜。
12、混合電纜、光纜:兩個或多個不同型式或不同類別的電纜、光纜單元構成的組件,外面包覆一個總護套。護套內還可以有一個總屏蔽。其中,只由電纜單元構成的稱為綜合電纜;只由光纜單元構成的稱為綜合光纜;由電纜單元組件和光纜單元組件構成的稱為混合電纜。
綜合布線常見名詞大全!
13、跳線:不帶連接器的電纜線對或電纜單元,用在配線架上交接各種鏈路。
14、接插線:一端或兩端帶有連接器的軟電纜或軟光纜。用在配線架上連接各種鏈路,接插線也可用于工作區中。
15、配線架:使用接插線連接鏈路的一種交接裝置,通過配線盤可以方便地改換或斷開鏈路。
16、交接:使用接插線或跳線連接電纜、光纜或設備的一種非長久性連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