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裝配前的準備工作
(l)做到工作環境高度清潔,工作臺、零部件以及使用的工具都必須-清洗干凈。
(2)待裝的零部件經清洗檢驗合格后,整齊地排放在工作臺上,做到排列有序,雜而不亂。
2.裝配噴油泵注意事項
(l)裝配過程必須使用開口扳手、梅花扳手、套筒扳手、螺絲刀、木褪和各種-工具,不得使用活動扳手、管鉗子等通用工具。
(2)裝配凸輪軸時,應注意其安裝方向。凸輪軸中間軸承的緊固螺栓均勻擰緊后,凸輪軸應轉動靈活,其軸向間隙應為0.02-0.06mm。注意,不得將油封方向裝反。
(3)柱塞總成的裝配順序與分解時的程序相反。在將柱塞套筒裝人凸緣套中時,應注意使柱塞套筒上的定位槽與定位銷孔對正;壓人銷釘后,柱塞套應能上下微動1-2。安裝o形圈時,應涂以少許潤滑油以防損傷和便于安裝。
安裝導流環時應注意上下之別,不要裝錯。另外,裝時應用卡環鉗將卡環夾牢。
在裝入出油閥偶件時,應保持柱塞套筒上端面和出油閥座下端面高度清潔,以使接合面緊密,防止柱塞工作時漏油,影響各缸供油的均勻性。出油閥壓緊座的緊固扭矩為107.8n·m,且以緊、松、緊三階段的順序達到緊固目的。
(4)柱塞控制套筒安裝后,應注意使鋼球完全進人供油控制桿的球槽內,裝好后可通過手動來檢查供油控制桿左右移動是否平滑。
(5)柱塞裝人柱塞套筒時,-要注意使柱塞凸緣塊上有標記的一側朝向定位銷方向,切不可裝錯位置,否則裝機后噴油泵無法工作。柱塞裝人柱塞套筒后,還應左右拉動供油控制桿,檢查其是否阻滯。
3.裝配調速器注意事項
(l)安裝滑套和襯套時,先準確地往襯套內壓進球軸承,然后壓進滑套;固定滑套后應注意檢查襯套的旋轉是否平穩。
(2)安裝飛塊時,其固定用圓螺母要以58.5n·m扭矩擰緊。
(3)齒桿行程調整螺栓可以臨時安裝,供調試時使用。
(4)調速器裝人泵體時,其接合面應涂以粘結劑,防止漏油。
(5)因該調速器為兩用調速器,增加了一個控制速度的-臂,調試前不應隨意松動其上的調整螺栓。
4.故障實例
有一臺汽車起重機,對噴油泵維修調試后裝機試車時發生了如下故障:發動機中速時松1油門,不但轉速不能降低,反而越來越快,似有“飛車”跡象。解體噴油泵后發現,柱塞裝人套筒時將柱塞位置裝錯180°,結果導致供油和停油方向相反。收油門時,云南多功能起重機,供油控制桿向減少供油的方向移動,而柱塞卻向增加供油的方向移動,造成噴油泵無法工作。后將柱塞轉動180°后裝機再試,一切正常。
回轉支承的常規檢查
1、定期檢查回轉的靈活性;如發現噪音、沖擊,應立即停機檢查、排除故障,-時需拆檢;
2、定期檢查回轉齒圈是否有裂紋或破損,嚙合齒面有無咬合、啃切、齒面剝落等現象;
3、定期檢查密封的完好情況,如果發現密封帶破損應及時更換,如發現脫落應及時復位。
潤滑回轉支承的齒面
回轉支承齒圈在出廠前已涂防銹油,這種防銹有效期一般3~6個月,多功能起重機型號,超過有效期后,應及時涂上防銹油。
另外,多功能起重機訂購,在使用中,防止回轉支承受到陽光直接曝曬。禁止用水直接沖涮回轉支承,以防水進入滾道,嚴防較硬異物接近或進入齒嚙合區。
1起升機構的軸:探傷檢查起升機構的主軸和傳動軸,不允許有裂紋;
2電動機與減速器的位移檢查:應符合聯軸器的安裝要求;
3卷筒和減速器軸線偏差:在軸承座處的允許偏差不應大于3mm/m;
4小車輪距偏差:由于小車輪測量的小車軌距偏差:當軌距≤2.5m,允許偏差為±2mm,且主從動輪相對差不大于2mm,當軌距>;2.5m,允許其偏差不大于±3mm,且主動輪相對差不大于3mm;
5小車軌道標高偏差:當小車軌距≤2.5mm,允許偏差為3mm;軌距>;2.5m,允許偏差為5mm;
6軌道中心線離承軌梁設計中心線的偏差:箱形單梁允許偏差為:不得大于1/2δ,多功能起重機,δ-腹板厚度mm,單腹板梁允許偏差為:不小于10mm,箱形雙主梁允許偏差為:2~3mm;
7小車軌道接頭偏差:軌道接頭處標高偏差及中心線偏差≤1mm;
8小車輪端面水平偏差:水平偏差不應大于1/1000,且兩主動輪偏斜主向相反,1-測量長度;
9小車輪端面偏差:不得大于d/400;
10小車輪踏面偏差:所有車輪踏面都必須在1個平面內,偏差不應大于0.5mm;
11小車輪距偏差:允許相對偏差為4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