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賞石界,流傳著“大石放于庭,中石放于架,小石玩于掌”的說法。就是說,大塊石頭蕞適宜放置于庭院內,以增庭院的風雅之趣,中塊石頭適宜在搭建的架子上展示,小塊奇石則在手中把玩蕞佳。那么我們接下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1.假石景觀
假石是自然山地景觀在園林中的藝術再現。在庭院中、廣場上、水池邊、墻角處,甚至在屋頂花園等多種環境中,假山和石景還能作為園林小品,用來點綴風景、增添趣味,起到造景作用。形狀各異,以假亂真的石頭。雖尤人作,宛自天開,是園林景觀要求達到的意境和藝術效果。
2.迷你小山
真山雖好,卻難得經常瀏覽。假山布置在住宅周圍,作為藝術作品,比真山更為概括、更為精煉。與中國傳統的山水畫一脈相承的假山,似真非真,雖假猶真,耐人尋味。
3.假石盆景
家居---是運用大自然 及家居擺設作為元素,在室內布置時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庭環境,“石”來運轉也一直是民間流傳的說法,可見奇石盆景擺設與宅運也有關系。
性格過于溫順的人,可在桌幾上擺件尖峰交錯的奇石盆景。性格過于剛烈的人,桌幾上可擺件造型石兔或熊貓,起到陰陽調理,充當調節器的作用。性格-的人,可以桌幾上擺放一方有梅或蘭的紋理石等。
假石表面花紋清晰、逼直,立體感強。并且,全部采用原料生產,有效減少了森林砍伐,保護大自然,無污染。
每一個季節的山石都有著不一樣的面貌、不一樣的情感,很能說明山石的寄情于物的移情作用。
寄情于山水之間的古人,所感知到的快樂想必是無窮無盡的,所以在營造園林的時候,把山水挪移到自己的庭院里時刻欣賞,是一個---的選擇。
耦園以前叫涉園,是清代順治年間保寧知府陸錦建造的,園名取自陶淵明《歸辭》中的“園日涉以成趣”,其中黃石假山是耦園的特色之一。
宜真不宜假,真石假山制作,宜整不宜碎,---峰秀點,石紋仔細配。又道是真山似假則名,假山似真則絕,疊石散碎則假,峰多紋亂則碎。
黃石
“宜真不宜假,宜整不宜碎,---峰秀點,石紋仔細配。又道是真山似假則名,
從草堂月臺前南望,黃石以橫向對壘,形成水平方向的曲線延展,山勢東高西低,西部形成一山谷,桃嶼成為主山的的余脈,平緩漸止于藤花舫,在蹬道委蛇向上處,小塊黃石豎向漸次排列,愈上愈險,而間雜的樹木也都在低處修剪成向下搖曳的形態,蕪湖真石假山,直至峰頂全然傲視一切奮力刺向天空;轉到受月池端望月亭里,“受月”池中月到波心顯其幽深,山峰因溪更顯其高聳,這時對岸的假山一副桀桀峻挺的樣子,真石假山造型,縱向節理發達異常臨---的懸崖峭壁,高遠莫測;而如果順著池水由東北望西南,藤蘿野枝婆娑水面,卻流露幽情;再從山水間水閣北望,中國山水畫的斧劈皴法清晰可辨,沿坡上蹬道,把絕壁、懸崖、峽谷、峰洞、山頂平臺等山脈的自然形態刻畫逼真。
耦園的重檐樓廳——城曲草堂之南,有一大型黃石假山,可能是清初涉園---物,山勢陡峭挺拔,山形雄渾厚重,手法自然逼真,峻峰高聳、懸崖陡險、深潭臨下之致,可以說是把一座假山所能呈現山體姿態,一一呈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