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將礦體劃分為盤區,尾沙膠結充填站,尾砂充填工藝流程,盤區內劃分礦段,以礦段為回采單元。
實施礦環境再造。在礦段中的頂柱部位,尾沙漿充填站,用傳統的下向分層膠結充填法的回采l豈分別回采1-2個分層,然后用高標號的混凝土充填形-工頂柱;在底柱部位,用淺孔落礦法回采一定高度后,用混凝土澆筑具有出礦系統的人工底柱。由于上、f盤圍巖不穩固,要沿礦體走向形成切割槽,并膠結充填,構-工問柱(或通過注漿等方式形成穩固的礦石間柱)。在回礦段的周圍終形成一個相對穩固的受限空間.即完成“礦環境再造”。
施工檢測方法按照施工檢測內容和標準,現在常用的主要有鉆探取芯和物探為主。
鉆探鉆探取芯是采空區治理工程監測工作中的主要技術和方法。通過鉆孔取芯,江蘇充填,可根據鉆探取芯率和提取的巖芯的破碎程度,判斷漿液石體與圍巖的膠結程度。同時,根據鉆探過程中冷卻液的損失量,可判斷漿液對破碎巖層充填和膠結后的完整程度,并采取一定量的漿液巖石石體進行室內抗壓強度試驗,檢測其強度是否達到要求標準值。
通過鉆孔可進行孔內波速測試和壓水試驗,為物探檢測和壓水試驗提供工作平臺。鉆探檢測一般是在地表物探檢測后進行的,鉆孔數量可按治理工程注漿孔數的2%~3%確定但少不應小于2個鉆孔,檢測孔的位置原則上適宜布設在治理公路中線附近物探確定的區域內,也可由業主會同監理-根據注漿施工判斷的區域。鉆探中巖芯的采取率應大于80%,礦山充填站,同時做好鉆探記錄,詳細描述巖層變化情況,煤礦充填站,-注意采取漿液石體,并對其外觀、形狀、硬度、顏色、空隙等方面進行認真描述,對石體試驗在標準養護后72小時后 內實驗室進行完內試塊無側限抗壓強度測試。
干式充填是礦井充填站早采用的一種充填工藝。
中國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采用了以處理廢棄物為目的的廢石干式充填工藝,廢石干式充填法曾在50年代初期成為中國主要的方法之一,如1955年有色金屬地下開山中該方法應用比例-54.8%。干式充填是將掘進廢石等干充填料利用運輸設備運至待充填地點進行充填的工藝,因其效率低、生產能力小和勞動強度大,已不能滿足“三強”強采、強出、強充生產的需要。
鐵礦充填站應遵循以下原則:
1充填料要就近選擇,充分利用工業廢渣,保護環境,降低成本。
2優先選擇自流輸送方式,降低基建投入與管理成本。
3制漿能力與管道流量保持一致,設置-的人工或自動控制措施,盡可能做到滿管輸送。
4倉儲規模要-正常生產,不能出現經常性斷料。
5-的防潮防雨雪措施,避免膠固材料吸潮結塊,保持充填料穩定的含水率。
6工藝流程與控制簡單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