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外的擔擔面,于一八四一年出產于四川。意思簡單之極–挑擔叫賣的面;當時民生苦困,一位名叫陳包包的小販為求生計,挑起擔子沿街賣面。雖說面食于古時算為上品,達官貴人均喜愛之;但擔擔面并不只專賣給-人吃,糧油市場價格,其對象反著眼在平民大眾。擔擔面起初只在橫街窄巷擺賣,面質相當粗糙,糧油,僅用滾水淥熟,湯底則用辣椒油、豉油,再加少許炸菜,味道辛辣,以作果腹。要到后期才進入了大飯店、賓館,再與其他小吃登上酒席桌。
買掛面 主要看“鈉”量
掛面在生產過程中少不了加入-,糧油廠家,因為-能讓面條白亮,有利于縮短煮熟時間。
但是,吃一碗煮掛面,即使你一滴醬油不放,僅僅是白掛面里也已經含有3克鹽了。
不信?看看某掛面營養成分表:“鈉”含量為1200毫克/100克,也就是2兩面條中有3克鹽(400毫克鈉=1克鹽),占全天用鹽量的60%,還不算拌面的各種調味品。就是說吃沒加任何調料的一碗面,已經不知不覺吃了這么多鹽。因此,買掛面時,主要看“鈉”這一欄,盡量選擇“鈉”含量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