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氧氣設備
傳統的養殖模式下1大的成本就要屬3-4年一次的“清淤”了,“清淤”是指在3-4年左右的飼養周期后,每個魚塘需要將水抽干,然后將塘底的淤泥翻開,泥鰍高產養殖技術,把更深位置的土壤翻上來將淤泥蓋下去。魚塘的積淤厚度一般以每年10厘米左右的速度遞增,如果不及時清除,會導致飼料利用率低、水層變薄、溶氧量下降、魚病--等重大問題。而“跑道養魚”的新模式能及時通過吸污水道的抽水機,白鰱高產養殖技術,將魚類排泄物和一部分飼料殘渣及時的排往集污區。不但可以跳過“清淤”的這個高成本步驟,而且集污區所收集的廢棄沉淀物更是-的肥料。
在您看來,工業化流水養殖的發展空間在哪里?
周:我認為發展空間很大,水產業要從靠天吃飯不可控的傳統養殖到可控的生態養殖,再到智能化養殖,終要達到精1準化養殖,我相信在我-之前可以看到。
講到智能化可控養殖,我們的采訪頓時引起了展商的共鳴,-一下成了-,鹽城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的陳榮國先生介紹:建湖正榮生態漁業公司目前建有水泥槽52條,是國內點上建槽1多的一家,并且計劃還將再建28條,一共建成水泥槽80條。陳先生邊說邊拿出手機向我們介紹:雖然他人在外面,但是手機上可以隨時查看、隨時控制家里池中魚的情況,果然手機視頻上魚兒游動搶食的景象一目了然,筆者親眼見證了什么叫養魚的遠程控制。吳江水產養殖公司的王榮泉補充道:從前的漁民都是穿著雨鞋的形象,而現在要改穿皮鞋,傳統的養殖又臟又累,如何留得住現在的80后、90后,因此傳統的水產養殖正面臨著一場變革,由粗放、不可控到精1準、可控的新變革,未來的養殖業應該是集約化、電腦操控、精1準放養、精1準收獲、省時省力的新型養殖模式,而人放天養的舊的傳統模式將逐漸被淘汰。
跑道養魚是將傳統老舊的池塘養魚方式改變成集中在流水槽里進行養殖的新模式,其優勢在于養殖魚類始終在溶解氧高的流水中生長,養殖的魚生長速度快,成活率高,單產高,飼料系數低,生產管理方便,起捕1魚方便,是一種、節能、、綠色的生態健康養殖新技術,通常會比粗放的傳統靜水池塘養魚增產1~2倍,大大提高魚產量、產值,增加養殖經濟效益。
一、 跑道養魚基本原理 其原理是利用動力學,通過增加動力設備,借助外力推動池塘內的靜水,使池塘靜水流動起來,高產養殖技術,變成循環的微流動水,再通過污水處理系統帶走餌料殘渣和魚糞便等殘渣雜物,從而達到調節凈化水質、增加池塘水體溶解氧、-池塘水體環境、提高餌料利用率、促進魚類生長發育的效果。大量養殖案例證明,跑道養魚養殖密度大,成活率高,飼料利用率高,羅非魚高產養殖技術,方便養殖管理,適合于高密度池塘養殖,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