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澆不上鑄件部分有殘缺不全、常出-在厚壁位置、離澆道比較遠位置或鑄件上端。殘缺不全的邊緣圓潤明亮不粘砂。造成緣故:澆注溫度低、澆注速率很慢或時斷時續澆注;橫澆道、內澆道截面小;鐵水成份中碳、硅含量過低;型砂中水份、粉煤含量過多,發供氣量大,或含泥量太高,半石墨增碳劑貨源,透氣率欠佳;上砂模高寬比不足,鐵水工作壓力不夠。
解決方案:提升澆注溫度、加速澆注速率,避免時斷時續澆注;增加橫澆道和內澆道的截面;調節爐后調料,適度提升碳、硅含量;鑄型中提升排氣管,降低型砂中的粉煤,有機化合物添加量;提升上砂箱高寬比。
2.未澆滿鑄件上端殘缺不全,鑄造用增碳劑貨源,直澆道中鐵水的海平面與鑄件的鐵水水準臉相平,邊部略正圓形。造成緣故:澆包中鐵水量不足;澆道窄小,澆注速率又過快,當鐵水從進膠口杯外流時,淄博增碳劑貨源,作業者誤以為鑄型現已填滿,停澆太早。解決方案:恰當估算澆包中的鐵水量;對澆道窄小的鑄型,適度減慢澆注速率,-鑄型填滿。
增碳劑粒度的影響
使用增碳劑的增碳過程包括溶解擴散過程和氧化損耗過程。增碳劑的粒度大小不同,溶解擴散速度和氧化損耗速度也就不同。而增碳劑吸收率的高低就取決于增碳劑溶解擴散速度和氧化損耗速度的綜合作用:在一般情況下,增碳劑顆粒小,溶解速度快,損耗速度大;增碳劑顆粒大,溶解速度慢,損耗速度小。增碳劑粒度大小的選擇與爐膛直徑和容量有關。一般情況下,爐膛的直徑和容量大,增碳劑的粒度要大一些;反之,煉鋼用增碳劑貨源,增碳劑的粒度要小一些。對于1t以下電爐熔煉晶體石墨粒度要求0.5~2.5mm;1t~3t電爐熔煉晶體石墨粒度要求2.5~5mm;3t~10t電爐熔煉晶體石墨粒度要求5.0~20mm;覆蓋在澆包中晶體石墨粒度要求0.5~1mm。
增碳劑的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無論是從增碳劑的“出生”還是到“”,這都是一個值得耐人尋味的問題。增碳劑在“生來”的時候是一個名不經傳的小黑塊 ,經過多步驟的經歷-,終取得了能夠減少原材料數量的性能 。
增碳劑經過不同的程序也變成了不同的“樣貌”,有的變成了灰灰的石油焦粉,有的變成了木炭粉,有的還成為了焦炭粉,更有甚者還小心翼翼的變成了低硫低氮增碳劑,來以小小的樣貌特點來釋放大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