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場的選擇
場地
選好合適的飼養場地,是建好養殖場、養好水蛭的重要工作。要周密考慮,細心測評,盡可能地做到經濟合理、適用安全,既要考慮到水蛭的生活習性和要求,又要考慮地形、水質、土質、運輸、電力、排灌、餌料等條件,-水蛭既有舒適的生活環境,又能健康地生長發育。
地形
地形的選擇應以背風向陽、環境優良為好。這樣,春秋季節可增加光照時間,延長水蛭的生長期,冬季可防風抗寒,使水蛭能安全越冬。同時優美的環境,夏季既可以防暑,又可以增加動植物的活l體數量,為水蛭提供充足的餌料。
水蛭人工養殖技術---稻田套養:在稻田中挖溝渠、溜溝作為水蛭主要活動場所,一般按“井”,“十”等形狀開挖,分溝溜式和泥塘式兩種。溜溝要求分布均勻,四通八達,有利于水蛭的生長和覓食,一般寬0.4米,水深0.3-0.5米,溜溝面積占總面積10%左右;泥塘式是在稻田內部開挖泥塘,泥塘與稻田溝渠相通,溝寬、溝深均為0.4米左右,深為0.5-0.6米,占稻田面積15%左右,注意稻田施農1藥對水蛭危害。一般選擇高1效低毒農1藥,水蛭養殖投資,也不要使用化肥,用動物糞便較理想,不僅有利于稻子豐收,也是水蛭的好飼料。
水蛭的飼養技術并不復雜,因其抗病、耐饑及適應性都很強,所以有著投資少、見1效快的特點。但因為水蛭原本生活在自然環境中,人工馴化飼養的時間不長,其固有的野1生習性還未改變。
所以,要真正養出好的效益來卻不容易。若在人工飼養過程中的小環境、小氣候不配合,則其生長必然受阻。
缸養或小水池水體養殖水蛭固然可行,但卻很難形成規模效益。另外,水蛭對化肥農1藥、-堿、水溫、容氧及天氣的突變等都-敏感,稍有不適便會逃逸,逃不掉時也只能勉強生存,甚至會因此引起死1亡。所以,新建的水蛭養殖池就不能像養殖其他水生動物那樣用生石灰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