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南北朝向的建筑物在夏季所受到的太陽輻射也相對東西朝向建筑要少很多,能夠節省夏季空調的用量;而在冬季時,建筑受到太陽輻射的情況剛好與夏季相反,企業能源審計,從而節約了建筑保溫所需的能耗。
第二,居住建筑的間距應在滿足當地規劃部門的日照間距要求上適當增大。增加建筑物的間距有利于居住區內的空氣流動——風量增大、風速提升,從而使建筑物與空氣的熱交換增加,有效降低建筑物的溫度,從而降低建筑能耗。這需要-在節約土地與合理的建筑間距之間找到尤佳的平衡點,優化節能設計。
居住建筑群的組合應充分考慮整體的節能效果,以有利于居住區內的自然通風。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居住區規劃應-“風道”的暢通,建筑群的入風口和出風口應結合-風合理設置,能源審計公司,使空氣流通。按照夏季盛行風向作為建筑的主要朝向,浙江能源審計,排列建筑物應遵循南小北大、南低北高的原則,-居住區內建筑對自然風的共享性,同時也使北面高大的建筑成為人工的風障,這樣的建筑群體在夏季能迎合南風、引導空氣穿越,冬季又能阻擋寒冷北風的侵襲,較好地適合氣候的變化。減少采用封閉式建筑組合,平面組合成“u”型的居住建筑組團,開口應盡可能朝向夏季-風向,-“u”型內部建筑的空氣流通。在規劃階段充分利用計算機實行三維模型的日照模擬運算,在滿足采光、日照、防火等要求下,利用建筑物的自遮擋和建筑群間的相互遮擋,減少太陽輻射對居住建筑的影響。
除了平面設計時應對通風重點考慮之外,建筑剖面的通風設計其實也十分重要,一般應注意以下兩點:其一,進出風口的高低決定了室內空氣流動的方向,能源審計價格,對人體的舒適度影響較大。所以,一般應結合房間的實際使用功能設計剖面的通風高度。如辦公室,通風高度應設在人坐姿的頭部位置;住宅內的通風高度控制可按不同功能要求確定,起居室、書房、餐廳應以坐姿為參考,廚房應以站姿為參考,臥室能夠臥姿為參考。窗臺的高度應按實際通風要求實行相對應調整,才能獲得較為理想的通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