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料的制備:陶粒生產首先必須解決的是原材料加工和制粒工藝,其任務是將采集的原料,經破碎、篩分,配料、混合制成化學成分符合要求、均勻的含水物料,然后通過輥壓、成球等方法制成不同粒徑的生料。生料的制備工藝很多,根據原料品種不同分為干法、塑化法、粉磨成球法和泥漿成球法。
2、烘干及預熱:可以采用干法工藝,破碎篩分后,不用烘干即可進入預熱階段,預熱階段溫度控制在400℃-600℃之間。此預熱階段中,溫度急劇變化會引起生料炸裂,而導致燒制的陶粒各項性能下降;其次是控制生料在焙燒階段產生的氣體量,因為在預熱生料階段,生料中的有機質和碳酸鹽就已開始分解揮發產生氣體,那么經過預熱后,生料在焙燒階段產生的氣體量就會減少;再次就是為生料表層的軟化做準備。預熱階段控制的因素是預熱溫度和預熱時間,這兩個因素都會對陶粒產生影響,若預熱溫度過高或者預熱時間過長都會導致生料在預熱階段就已產生大量氣體,使陶粒膨脹不佳;但是預熱不足,就會造成高溫焙燒過程中生料的炸裂,所有這些都會影響到陶粒的性能。在實際生產中,由于受生料的品種、陶粒形狀尺寸、生產窯型等因素影響,預熱溫度和預熱時間通過試驗確定。
3、焙燒:焙燒階段是整個陶粒焙燒過程中關鍵的一步,它將直接影響到陶粒制品的各項性能,如果控制不當,會造成氣體壓力太大而溢出下班體外殼形成開口氣孔,導致所燒制的陶粒強度低、吸水率-缺點,如果焙燒溫度未達到焙燒溫度,陶粒制品的膨脹倍數就會下降,表觀密度變大。
4、冷卻:冷卻工藝對頁巖陶粒的也有較大的影響,一般認為較合理的陶粒冷卻制度是:焙燒的陶粒在通過溫度高的膨脹帶后,可迅速冷卻到1000℃-700℃;但是從700℃到400℃時,則要求緩慢冷卻,因為迅速降溫,使陶粒內部和表面產生-的溫度收縮應力,導致其表面出現網狀的微細裂縫,使陶粒的顆粒強度降低,但在400℃以下又可以快速的冷卻。
焙燒階段是整個陶粒焙燒中關鍵的一步,它將直接影響到陶粒制品的各項性能,如果控制不當,會造成氣體壓力太大而溢出下班體外殼形成開口氣孔,所燒制的陶粒強度低吸水率-缺點,如果焙燒溫度未達到焙燒溫度,陶粒制品的膨脹倍數就會下降,密度變大。
為了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我們陶粒廠在生產的中盡量選擇室內操作,粉塵在空氣中的飄散,工人也要佩戴相應的口罩等設備,防止粉塵顆粒等。在植物栽培飲食衛生工業過濾和建筑等行業,我們經常可以見到陶粒,這是一種外表看似非常不起眼,陶粒,實際作用非常大的產品。既然作用很大,那么我們在挑選的時候就要-注意。
陶粒,又名膨脹粘土、發泡煉石、火煉石等,是以粘土、頁巖、粉煤灰等為原料,經加工、焙燒而制成的一種輕質、堅硬、具有明顯蜂窩狀的人造輕質骨料。其顆粒容重一般在550~1200千克/米3,產品的松散容重一般在300~1000千克/米3,筒壓強度在15~50千克/厘米2。陶粒具有容重輕、保溫性能好、耐火性和耐久-良等特點,可以替代石子等天然骨料,配制輕質混凝土用于土建工程的承重或非承重構件,又可以作為工業保溫材料或濾料,陶粒,一般情況下,將粒徑≤5mm的陶粒稱之為陶砂。
歸納起來,陶粒有以下幾方面的用途: 用于砌塊、板塊作原料:利用陶粒輕-強的特點配制輕質陶粒混凝土砌塊、條板,適用于工業與民用建筑,不僅可以用作維護結構,也可用作承重結構,可以減輕構件自重,節約材料用量,減少地基荷載,具有保溫、隔熱、吸聲等性能,可以-建筑功能,大量應用于預制墻板干墻、間墻、輕質混凝土、天面隔熱層、混凝土預制件、小型輕質砌塊、陶粒磚等,-是在高層和大跨度結構中,其經濟效益更為-。
陶粒在生活中的運用是繁忙而單調的工作,怎么能不去尋找生活中的樂趣呢?許多人喜歡種植物、養小魚和蝦。傳統的花卉育種方法只不過使用的是土壤和肥料。對于生活在-的人們來說,土壤不容易保持干凈整潔,肥料容易吸引蚊子、蒼蠅、昆蟲等,這些因素往往使我們不得不遠離花草的悠閑和優雅。小魚和蝦的魚缸通常都裝滿了沙子和巖石,而將廢物從沙子中分離出來也是一個難題。這些問題在陶粒廣泛應用后都得到了解決。
陶粒
眾所周知,陶粒就是陶制顆粒,它具有密度小,陶粒砂,內部多孔,形態、成分均一等特點,并且還有一定的強度和堅固性,因而被廣泛運用與工業生產、工藝、家居行業。
因陶粒系高溫燒結的多孔結構材料,外表有一層陶軸質硬殼,內有蜂窩狀的微孔,可以有效蓄水蓄肥,應用于花卉種植時覆蓋于土壤表面可以有效-水分揮發,土壤不易板結,澆灌時也不會造成泥水飛濺,易于清理。
對于水生物養殖來說,陶粒土,放置于缸底的陶粒可以有效存留水中的空氣,利于小魚小蝦呼吸;過濾水中的雜質,使缸內水更清澈,清理時也方便與排泄物分離,易于清洗。放置在魚缸內代替沙子,既美觀又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