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內煤粉與巖石雜質混入軸承引發損壞
1.1軸承損壞原因
掘進機在進行截割作業時,萊蕪圓柱軸承,一旦截部裝設的密封件發生失效,易引發煤粉混入掘進機截割部軸承,終造成軸承磨損損壞。掘進機截割部外層密封是位于截割部與截連接處的密封,此密封件直接面對的是外部工作環境,因此容易損壞。掘進機截割部在進行煤巖截割作業時,密封件連接處縫隙易擠入煤粉,這些煤粉會迫使密封件發生變形,終對實際密封效果造成影響[2]。同時在截進行旋轉作業時,在無法-同軸度的情況下,進入此處密封內部的雜質會非常多,易-磨損密封,長此以往易造成密封失效。掘進機截割部內的第二道密封為浮動密封,當截割部外層密封損壞后,掘進煤粉會大量進入浮動密封,使浮動密封產生-磨損,終密封作用失效。一旦浮動密封無法起到密封作用后,煤粉會迅速混入軸承,軸承開始產生磨損,起初在煤粉磨損的作用下,軸承滾動體與內外圈接觸處會產生細微槽痕,久而久之產生的槽痕會越來越大,易造成軸承各部件間配合不緊密,配合游隙增大,旋轉精度不達標,軸承旋轉時易產生振動、出現噪聲,同時溫度也會升高,終使軸承無-常運轉,發生損壞。
1.2預防措施
在設計掘進機截割部時應把截割部與截連接處密封腔設計為易更換結構,這樣更宜于工作人員在井下時間更換密封件;可通過加大此處密封密度,如并排使用多道密封等措施,以-密封效果-,使用時間更長;選用的密封件應為特殊耐磨材料制造,以便更耐磨。另外,圓柱軸承滾子,用戶應嚴格依據密封使用說明來維護保養密封件,當密封件達到使用壽命后,應及時更換,以-實際密封效果達標。
軸承故障損傷根源分析:
軸承是大部分設備的部件,一旦軸承失效,設備就會停止,找到根源以避免事故再次發生就顯得尤為重要。實際上,軸承一旦受損,圓柱軸承擋圈,它就會逐漸惡化直到無法工作,那時故障發生的所有證據可能都被破壞了。
如圖2 揭示了損傷從小到大的整個過程,外部顆粒(污染物)進入軸承,運動中產生凹痕(污染物被壓入滾道)。凹痕邊緣會升高,所以凹痕看起來像個坑。滾道局部幾何形狀發生改變,使得這個區域無法形成-油膜把接觸表面分離開來,結果造成材料疲勞。是表面出現裂縫,是受損區域剝落,隨著繼續運轉,剝落不斷加劇。到后來,受損區域變得如此之大,的受損點(即凹痕)完全消失。此時對受損軸承進行檢查,已很難發現問題的根源:即可能由于密封不好致使污染物進入軸承。
伸縮保護筒端面漏油
2.1漏油原因
就伸縮保護筒端面漏油而言,其所漏油液主要為截割主軸花鍵潤滑油,這些潤滑油之所以發生泄漏通常是由于伸縮內筒與伸縮外筒間裝設的軸向滑動密封發生失效。伸縮內筒導入角不足,裝配伸縮內筒與外筒時,劃傷密封件,密封腔尺寸存在問題,不標準等這些都是引發密封失效的原因。
2.2預防措施
在設計伸縮保護筒時,應把伸縮內筒導入角設計得適當大些,努力提升加工精度,應嚴格按密封腔設計尺寸標準來加工密封腔,且加工好密封腔后,應由專人檢驗密封腔尺寸,看其是否符合設計標準。若發現密封腔加工尺寸不合格,應及時安排返修,嚴禁流入市場使用。
生產中常見的兩大掘進機截割部故障主要為截割部軸承損壞與發生漏油現象,這兩大故障也是影響掘進機正常工作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