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機空氣集熱器數量的斷定。
考慮烘干房的體積、漂亮及成本,集熱器僅裝置在烘房頂部,菌渣烘干機,一塊空氣集熱器的規格為2 m × 1 m,則1 t 的烘房可裝置9 塊集熱器,共計18 m2。
烘干房的選材與設計
烘干房墻體資料為75 mm 厚的巖棉夾芯板,其中設有寬1 100 mm 的風室,用于放置室內機和循環風機,頂部裝置高300 ~ 400 mm 的風道,用于加強烘干房內部的循環,以到達烘干機內部風速和溫度均勻。風道和隔板的龍骨框架為20 mm × 20 mm 的方管,板材為彩圖鋼板。棗的大小在2 cm 左右,1個托盤存放2 層,共6. 25 kg。
烘干機控制體系
本體系機組可以依據烘干工藝或時段別離設置不同工序,每個工序可以別離設置不同溫度、濕度和運行時間。用戶依據烘干的工藝性,氣流式烘干機,設置好機組參數后,即可主動運轉,本控制體系可設定多段工序進行控制。壓縮機帶有過電流、過高壓力和過低壓力維護,整機帶有電源缺相、錯相、欠電壓及過電壓維護,烘干機,同時體系具有掉電數據不丟掉功用。體系開機后,當烘干房溫度低過設定溫度后,設備( 壓縮機) 發動,烘干房溫度到達設定溫度后,牛糞烘干機,烘干機( 壓縮機) 中止( 處于待機狀況) 。在烘干加工未完結的過程中關機或出現故障,則將暫停正在加工的工序。若再次開機或故障解除時則將接著未完結的工序繼續進行。當烘干加工完結時,將主動彈出加工完結對話框并主動關閉機組,若要再次加工,則需按下開關機鍵開機即可重復加工。
烘干機降溫排濕階段。棗能否順利干燥和干燥作用如何要害在此階段。堅持室內的溫度,大量排濕,棗的水分首要就是這個階段被排出,直到紅棗達到了烘制要求,完畢烘制。這種烘制工藝-了紅棗的營養,紅棗失水表里一致,-了烘制。此階段大約用1 ~ 2 h。冷卻階段出烤房后的棗要放在遮陰處或房屋內,不要被太陽直曬,否則棗表面發黑,影響棗果品質。堆積的棗厚度不要-1 m,要求堅持通風,紅棗存放10 ~ 15 d 后就可裝箱進入市場。
曬干棗與烘干棗的破損率數據對比
烘干棗不受氣候的影響,干制產品的糖、酸丟失也較天然日曬干燥的略小,并避開塵土和蚊蟲,與天然晾曬比較,烘干設備不僅烘干時間短,而且破損率降低了46%,防止霉爛、商品率高。表3 為曬干棗與烘干棗的破損狀況對比。
烘干機電費成本對比
以烘干房溫度65 ℃相同工況下,均勻脫水1 kg為準進行比較計算。實測熱泵消耗電能費用0. 37 元,再考慮太陽能節省的電能,則脫水1 kg 消耗電能費用0. 3 元。
隨著氣流速度的增大,單位時刻失水率呈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且在氣流速度19m/s時獲得醉大值。通過對氣流速度與單位時刻失水率的分析,故干燥適合的氣流速度在17~22m/s。烘干機分級器內孔直徑對單位時刻失水率的影響實驗時,稱取玫瑰花籽樣品a,每組5kg,取干燥溫度t=80℃、氣流速度v=19m/s,測定分級器內孔直徑在110,120,130,140mm對單位時刻失水率的影響。
烘干機
隨著分級器內孔直徑的增大,單位時刻失水率逐步增大,當內孔直徑在130~140mm時,單位時刻失水率增長緩慢,基本維持在1%/min以上。分析分級器內孔直徑與單位時刻失水率的聯系,選取分級器內孔直徑為130~140mm時較為適合。多要素實驗要素水平設計 為獲得3要素組合下的醉優解,在單要素實驗的基礎上,選取適當的氣流速度、干燥溫度、分級器內孔直徑為實驗要素,運用design-expert軟件進行二次回歸正交旋轉組合實驗方法的數據處理及分析。
將要素水平編碼表代入design-expert 8.0軟件中,軟件將自動生成實驗參數組合。依據所得到的實驗參數組合進行多要素實驗,取各影響要素水平值為自變量,玫瑰花籽單位時刻失水率為點評指標。
烘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