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物質能認識有待提高。受傳統生物質能“臟亂差”影響,整個社會,-是各級對發展生物質能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甚至個別地方把生物質燃料當作僅次于散煤的高污染燃料,采取-發展政策。 二是部門協調仍需加強。生物質能管理職能較為分散,發改、財政、能源、環境、農業、住建、林草等均有相關職能,管理職能過于分散,不能形成有效合力。三是發展責任主體需進一步明確。在產業發展中,需要充分考慮生物質能利用的環境、民生效益,應按照《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要求,明確主要由地方財政承擔環 境治理支出責任,并按照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原則,在進一步理順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改革籌考慮地方環境治理的財政需求,木屑顆粒廠家,才能促進生物質能產業高發展。 四是支持政策有待-。目前產業發展單靠可再生能源發展進行支持,隨著可再生能源發展補貼缺口越來越大,-已-制約了有機廢棄物能源化利用產業的發展。
所以我們要強調生物質能源的商品化,通過商品化和金融支持,促進生物質能的充分利用。以前生物質為什么總發展不好,就是因為我們太強調生物-先自用了。那些秸稈還要制成顆粒,然后再燒,有這些功夫,還不如直接燒了,這就是為什么這些年生物質能源總不能充分地應用和推廣。一斤小麥目前大約是1元錢,其秸稈收集起來,加工后,弄好了也可以賣0.5元。農民非常辛苦地把每一粒麥子都采集回來,拿到市場上去賣,為了這1塊錢,為什么就看不上可以賣0,5元的秸稈?所以關鍵是沒形成市場,不知道它可以賣。秸稈就應該和長在上面的麥粒一樣,被珍惜,木屑顆粒生產,成為農業產出的重要部分。
生物質顆粒國內和國際組織對生物質能的占比有一些不同的估計,國際可再生能源協會認為,2030年生物質能只占到一次能源的10%左右,到2050年占比可以到20%多。國際能源署認為,2040年生物質發電可以占到40%—67%,其中供熱占比15%—20%,到2060年生物質占終端能源17%。瑞典在生物質能方面可能是一種代表,在歐洲來說,它的生物質能占一次能源的34%,包括生物柴油、生物氣、發電,貢獻碳減排的25%。國內也有一些預測,比如,《能源和氣候展望》提出,2030年生物質占終端能源10%左右,可再生能源中心認為,2035年生物質占一次能源4.9%,2050年可以占到一次能源的6.3%。當前,生物質發電裝機為1330萬kw,生活垃圾發電裝機為1533萬kw,總上網電量大于1000億k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