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直接焚燒和輸送技術原理
1、污泥直接燃燒基本原理
流化床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爐底分布板吹出的熱風將燃料廢物懸浮起來呈現沸騰流化狀進行燃燒,整個燃燒過程需要增加懸浮煤顆粒在爐膛內的滯留時間,增加沉降,減少飛灰,使煤充分燃燒提高熱效率。如果不采取合理的給料方式,污泥進入爐床后,凝聚結團比較-,凝聚結團往往使爐床料粒度不斷增大,形成過大的顆粒在爐床內的沉積逐步破壞燃燒,造成鍋爐難以連續穩定運行。因此,膏體泵,一般采用大粒度鍋爐爐頂給料,溫度約20℃膏體物料進入溫度約900℃的爐膛后,表面水分迅速蒸發使凝聚結團在自由落體過程中爆、裂,減少燃料的揚析損失,提高燃燒效率。
2、污泥的特性
我們都知道自然界中的物質都是以一定的形態而存在,具體分為:固體、液體,統稱為流體,而研究表明我們行業內的污泥、煤泥等膏狀物同混凝土一樣均屬于非牛頓流體中的bingham粘塑性體。
2.1 流變學原理在泵送膏體中的應用
-處理利用污泥時,采用管道輸送和其他形式的運輸系統相比較,有著明顯的-性與可取性。
可泵送污泥是一種高濃度、高黏度的漿狀物料,其水分一般在30%~80%之間即固體物含量在20%~70%,表觀黏度在1pa·s以上,甚至達到幾千帕·秒,因此流動性很差。濃度與表觀黏度曲線、不同濃度的黏度曲線分別見圖2-1、圖2-2所示。另外理想可泵送膏體是由粒徑小于1mm的細小顆粒組成,其中小于0.2mm的組分占的80%左右,成分主要是黏土、砂石、纖維等,這樣的膏體表現為持水性好。
2.2污泥可泵送理論分析
污泥主要是由纖維、有機質和水組成。能被推出管道的污泥稱為可泵送污泥,亦即,管道內壁的摩擦力不是太高,并在通過管道時不至于堵塞管道。污泥進行泵送時,污泥中柔性的泥漿在壓力的作用下擠向-,在輸送管內表而形成一薄薄的污泥漿層,起潤滑作用。污泥在輸送管中的流動屬于“柱塞流”,而柱塞內部無相對運動。輸送距離愈大,泵送壓力也愈大;污泥在管道內的流動速度愈大,摩擦阻力也愈大,泵送壓力也大。
2.2.1影響膏狀物管道輸送的幾個因素
2.2.1.1水分的影響
在60%~80%水分范圍內,膏體市政污泥隨水分增加,其流變特性逐漸從屈服-假塑性流體向賓漢流體轉化。
膏體水分越高,靈石膏體泵,它的流變特性曲線的直線性越好,并逐漸趨向于與橫坐標平行;屈服剪切應力τ0也隨之下降。水分增大,表現黏度下降,流動阻力相應減小。
2.2.1.2添加劑的影響
加入添加劑能明顯減小阻力,加2%添加劑與相近水分的未加添加劑的污泥膏體相比較,其剪切應力可減少50%以上。
從加0.5%~2%的添加劑量,相同水分的洗煤泥膏體,添加劑量增加一倍,剪切應力降低一半。
2.2.1.3流量的影響
即使在水分少時,隨著剪切速率的增加,剪切應力的增量也會逐漸減小。這一特性表征了污泥膏體流量達到一定程度后,其流動阻力線性程度將大為-,這對于管道輸送方案的設計來說是一個有利特性。
當污泥膏體在泵壓下克服屈服剪切應力后,隨流量的增大,其流變特性曲線的直線性程度逐漸轉好,任何n值小于1的同一種水分污泥,膏體泵詢價,其流動阻力的增量都隨流速的增大而減小。
2.2.1.4膏狀物特性的影響
膏狀物特性,膏狀物生產工藝及生產要求等對其流變特性有明顯的影響。
膏體在管道中的流動必須克服與管壁產生的阻力和產生湍流時層間力。影響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固體顆粒的粒徑、粒級不均勻系數、膏體密度、流速、含水率、黏度、管道直徑以及管路敷設情況等。膏狀物管路輸送的速度應該以大于臨界流速的速度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