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學畢業后,一直在外務工,從事的就是鴕鳥養殖工作,發現鴕鳥市場前景-,多方學習后,逐漸掌握了關鍵技術,我便返鄉決定開啟養殖鴕鳥的創業之路。鴕鳥生長快、繁殖力強、易飼養和抗病力強,土元養殖基地,其羽毛、皮、肉、蛋等經濟價值高,而且經濟效益。目前我們養殖場一共有80只鴕鳥,其中產蛋期的有50余只,每只年均產蛋60-80枚,除去商品蛋,還能孵化雛鳥600余只。”提起鴕鳥,養殖基地負責人劉曉森就打開了話匣子。劉曉森剛回到村里,說起養鴕鳥,好多人紛紛搖頭,說這事成不了,大家記憶中的鴕鳥是保護動物,見都沒見過,更別說在家門口進行飼養呢,都在打退堂鼓。“目前市場上鴕鳥-就-,一斤鴕鳥肉20-30元,蛋在150-200元左右,雛鳥600-700元每只,收益那是沒-,我準備擴-,帶領周邊鄉親們一起養殖。”被問及養殖收入時,劉曉森說。如今,養殖鴕鳥不僅讓曉森成了全鄉的“名人”,還為他帶來了-的收益,不少鄉親們慕名前來參觀學習,他都-保留地傳授經驗。“原來我們村增收產業少之又少,大家提起白莊村,就是一個字窮,沒有產業。目前,我們村成立鴕鳥養殖合作社,將鴕鳥養殖作為全村的-產業,采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飼養成本低、經濟效益好的鴕鳥養殖業,力爭到2023年底存欄量達200只,逐步帶動群眾-增收。”白莊村支部白松偉說。近年來,淅川縣搶抓-戰略機遇,鼓勵群眾發展特種養殖,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積極構建“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先后發展出了香花鎮宋溝村的土元、倉房鎮磨溝村的、毛堂鄉的土蜂蜜、盛灣鎮的烏雞……特色養殖產業,在促進群眾增收的同時,正逐步走出一條-的特色持續產業發展之路。
人工養殖土元受消費市場和品種突破的拉動,現市價-蟲穩定在每公斤23~26元,土元養殖,食用蟲(冷凍)價格在每公斤10~15元。下面對土元養殖提出四項注意以促進和提高養殖的經濟效益。
(一) 飼養設施 根據自身的條件,在室內或大棚均可建飼養池,飼養池的大小 ,以養殖量的多少而定,飼養池用磚砌成立體層架式,四周用4.5厘米的塑料條封嚴,池底用水泥處理好,以防外逃,土元也可用塑料箱或塑料盆飼養。將盆和箱一層一層的架起,進行立體養殖,以充分利用室內空間,提高產量。
(二) 生活習性 土元是一種雜食性昆蟲,喜歡生活于陰暗、潮濕、腐殖質豐富疏松肥沃的土壤中,多為夜晚出來活動、覓食和交配,怕日光直射。
(三) 溫度要求 人工養殖土元必須恒溫立體養殖,適合活動的溫度為17~38℃,適溫度為23~32℃之間,在這樣的溫度下,土元可四季生長產卵、科學合理的飼養從幼蟲至成蟲需用7~8個月,短時間為6個月,一間飼養室每年可生產兩批成蟲。
(四) 飼養技術 無論飼養設備是池還是箱,必須在底部鋪上疏松肥沃的飼養土地,厚度為5~15厘米,飼養土厚度以蟲齡大小而定,蟲齡越小土層稍薄。飼養土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相對溫度保持在70%左右,給土元投食時間應選在傍晚,每天投喂1次,投喂食料以麩皮和洗凈的菜葉為主。適度加水攪拌均勻撒入飼養土表層即可,做到投喂的麩皮吃凈,葉菜有余為佳。
-采訪當天,正好遇到一位來自濰坊地區的村民來到王衛祥的養殖基地學習。這位村民一直在關注土元、的養殖技術,但是苦于沒有養殖經驗,這次他來找王衛祥就是求教如何建造飼養池。得知這位村民的來意后,王衛祥接著就詢問起對方家里的面積,并拿出筆來記錄著詳細的尺寸。
“這是一個效益-的養殖行業。”王衛祥介紹說,通過養殖土元、,王衛祥也成了當地的名人,周邊不少村民都前來向他學習養殖技術。“不光咱青島的,還有湖南長沙一帶的農民來找我學技術。他們回去后也搞起了土元養殖,成功后再把土元、賣給我。”
據了解,王衛祥飼養土元、這五年來,發展青島周邊養殖戶近200家。“現在制藥加工廠對土元、干品的需求量很大,-一點也不-,土元養殖視頻,下一步我打算在周邊鄉鎮大力推廣土元養殖,延長產業鏈進行深加工。因為土元養殖有很多優勢,一是土元耐病性強,不像養豬和雞類型的,容易得;二是養殖成本低,一萬元就可起步。”王衛祥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