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花謝盡的春末,青梅已經綴滿了枝頭。一提到青梅,總會忍不住兩頰發酸。不知道望梅止渴的故事中,士兵們為之口舌生津的是不是青梅呢?
青梅在我國已經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南朝詩人鮑照就曾在《代挽歌》里寫過“憶昔好飲酒,素盤進青梅”的。曹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至今被人津津樂道。
早在商周時期,青梅就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調味品了,奶茶店用青梅采購,人們用它的清酸來祛除異味。《尚書·商書·說命下》中有“若作和羹,爾惟鹽梅”的說法。這是商王武丁對賢臣傅說所說的話,意為“如果我做湯羹,你就是少不了的鹽和梅”,青海奶茶店用青梅,以表達對傅說的-和器重。
除了調味,青梅還有醫學價值。東漢時期,奶茶店用青梅價格,《齊民要術》、《本草綱目》等醫書,都有相關記載。中國南方的廣東、江浙等地則習慣用米酒或黃酒來浸泡新鮮的青梅制成青梅酒飲用。
梅文化
梅原產中國南方,起源于云貴高原和云貴川州交界一帶。目前老的梅樹是昆明安寧曹溪寺700多歲的元梅。1975年,安陽殷墟出土的商代銅鼎中發現了梅核,說明3200年前梅已是-的食物。
大約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開始馴化梅。《尚書》云“若作和羹,爾唯鹽梅”。說明古時梅子主要是作調味品的。偶爾也做零食,奶茶店用青梅批發,故有青梅竹馬成語。
青梅產業有多大?
雖然青梅在中國甚至已經有悠久的食用歷史,但是因為培植方法以及生產加工技術的落后,使得這一保健養生價值-的水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表現平寂。近年來,隨著對青梅價值的不斷發現,以及加工技術的提高,還有人們對健康養生觀念的理解不斷深入,青梅在眾多原生態養生食品中-,迎來了-期。以日本舉例,其作為大的青梅生產國和消費國,年消費青梅60萬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