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灰鑄鐵和可鍛鑄鐵
碳當量過高,碳和硅效應的數學計算,壓裂天然石英砂的生產要求,通常可以概括為:ce=c+1/3si,晶粒粗大可能是因為碳過量或硅過量,或者碳硅過量所致。與硅相比,碳的效應相當其3倍,所以碳的做量變化,要比硅的同量變化危險得多。碳、硅的這種作用,既影響到可鍛鑄鐵,也影響到灰鑄鐵。對可鍛鑄鐵而言,壓裂天然石英砂應用,晶粒粗大既不呈現為黑色,也不呈現出表示初生石墨的麻口,而是以一般的晶粒粗大的形式呈現,這是由于含碳或含硅量過高,或者二者均過高。磷也會對晶粒粗大產生影響。當wp=0.1%時,會加重縮孔缺陷,-是在冷卻較緩慢的截-位加重晶粒粗大缺陷的程度。
壓力加鎂法
由于鎂的沸點(1107℃)較低且難溶于鐵液,而球化處理時鐵液溫度可達1500℃,這樣一來鎂容易在鐵液中發生劇烈的反應,導致其較低的吸收率。而當鎂周圍介質的壓力增-,鎂的沸騰溫度相應提高,鎂的燒損減少,鎂的吸收率提高。基于此原理,開發出壓力加鎂法。根據建壓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外加壓式和自建壓力式兩種壓力加鎂法。早期使用的外壓式是將盛滿鐵液的處理包放在密閉的壓力罐內,通過壓縮空氣或氮氣來建立所需的壓力。另一種是利用鎂蒸氣在鐵液包內自建壓力,后者是把純鎂加入密封的鐵液包內,鎂在鐵液包內迅速產生大量鎂蒸氣,此蒸氣通過鐵液時一部分被鐵液吸收,另一部分逸出并迅速在包內空間建立起與鐵液溫度相應的飽和蒸氣壓,臨滄壓裂天然石英砂,這時鎂就不再沸騰汽化而損失了。壓力加鎂法的優點是,壓裂天然石英砂的應用,使用純鎂進行球化處理,鎂的吸收率高,可達70%~80%,且處理過程中塵,勞動環境好。缺點是處理設備要求及費用較高;操作復雜、嚴格;處理時間長,鐵液降溫較多;球化處理過程中壓力大,容易發生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