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面肥目前應用較為廣泛,其效果也是比較理想的,但是葉面肥的效果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
1、葉片:葉片臘質與角質層厚度、葉片活性等,都可以影響葉面肥的吸收。角質層薄、葉片活性強的新葉,葉面肥的吸收效果好。尿素對表皮細胞角質層有軟化作用,可加速其他營養物質的滲入,因此尿素成為葉面肥重要的組成成分。中性肥皂、有機硅助劑等,可以軟化角質層、提高肥料溶液的展著性,增加與葉片的接觸面積,提高吸收效率。葉齡一般與葉片活性相關,新葉較老葉易吸收養分。
2、植物本身的營養狀況:養分缺乏的植株吸收養分的能力強。植株生長正常,養分供應充足,噴施葉面肥后吸收就更少,反之則多。
3、環境條件:光照、溫度、濕度等對葉面肥的吸收影響較大,光照較弱,空氣濕度較大,有利于葉面肥的吸收。葉面肥濃度過高、水分蒸發過快,有時會灼傷葉片,導致肥害。一般陰天或下午四五點,溫度20-25℃,葉面肥噴施效果較好。
4、噴施溶液性質:溶液濃度、ph值、溶液表面張力、營養元素移動性等也影響葉面肥的吸收。不同葉面肥適宜的濃度不同,要根據要求調節噴施溶液濃度。供給陽離子時,溶液調至微堿性;供給陰離子時,溶液調至微酸性,有利于營養元素的吸收。
目前我國有12種銅制劑:銅、絡胺銅、堿式-銅、-銅與其他藥劑復配防毒病、氧-、氫氧化銅、琥膠肥酸銅、檸檬酸銅、混合-酸銅、--銅、腐酯酸銅、酸銅。
銅制劑的使用原則:
一是盡量選擇有機銅。
市場上常見的有機銅制劑主要有菌銅龍克菌、酸銅、腐植酸銅、脂肪酸銅、-酸銅、-銅、壬菌銅、環烷酸銅、銅皂液、-酸銅、銅、胺磺酸銅等。而有機銅制劑大多數呈中性,具有-的親和性和混配性,使用方便安全,便于操作。而且有機銅制劑的 “含銅量”-,對環境的污染更小,對螨類影響更小,對農作物的花期和幼果期影響更小,使用安全和放心。
無機銅制劑具有三-限性和不足:一是不能和其他酸性混用,因為無機銅制劑大多呈強堿性;二是在花期和幼果期使用時容易產生藥害;三是在果樹上使用時容易引起螨類如紅蜘蛛、白蜘蛛、銹壁虱等大量增殖和猖獗發生。
二是盡量低濃度使用、避開高溫階段。
銅制劑殺滅-的原理是通過銅制劑里面含有的金屬離子銅,引起導致病害的-的膠體凝結變形,從而使-失去危害,從-上病害如生產中使用可殺得600-800倍易產生藥害,1200倍以上則不會。使用時,應避開高溫時間段。高溫時間段,植株表面水分蒸發快,這也無形中加大了已經噴灑在植株表面的銅制劑的濃度,番茄葉面肥,容易產生藥害。因此,使用時應避開這個時間段。
三是盡量單獨使用,避免跟比銅活潑的元素放在一起。
一般來說,-單獨使用,如無法避免需要混配,葉面肥價格,則一定要避免與含有能夠跟銅離子產生置換反應的藥劑混配使用,葉面肥,即生產上忌用含有比銅活潑的元素的藥劑來與銅制劑混配,如錳、鋅、鐵、鈷、鎳、錫、鉛、鉀、鈣、鈉、鎂、鋁等。
一般以易溶于水的化學肥料氮、磷、鉀、微肥、生物菌肥等為主,隨配隨用。肥料可單施或幾種混施。如為了省工,有些肥料可同混施,有些則不能混施如生物菌肥與殺菌劑。
葉面肥噴用在南方多采用背負式噴霧器以人工噴施為主。生產上根據葉片代謝的生理、嫩葉的養分吸收率比老葉高60%左右、葉片背面養分吸收率比正面高4倍左右的原理,葉面肥噴施以嫩葉為主,且以葉子背面為好。噴灑至葉子正反面開始滴水為度。
葉面肥施用效果的好與差,與施用的天氣、溫度、風速、時段有一定關系。不同作物其葉肉細胞結構松緊、孔隙大小、展開時間等有差異,葉片吸肥時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根據作物葉片這一生理習性,噴肥天氣應選擇在陰天或晴天的上午露水干時或下午4時后,增產葉面肥,避開中午高溫強光照射,以免液肥蒸發過快影響吸肥效果或灼傷葉片。噴肥時氣溫應達25~30℃,液肥的水溫應在20~28℃,水溫、氣溫過低都會影響噴肥效果。在風速過大的天氣,施葉面肥效果不理想。另外,在噴肥后2小時內遇雨應補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