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說銅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是很常見,一般在特定的場合才能看到,但對于鼎我們大家都不陌生。銅鼎是商周時期重要的禮器之一,它是由陶制的三足鼎演變而來的,湖北青銅鼎,初是作為烹煮食物的器具,后來主要用于宴享和祭祀。在歷史的不斷發展中,鼎成了統治-權利的重要象征,視為鎮國之寶和傳國之寶,也是“明貴賤,別上下”等級制的標志。
  
銅雕鼎在我國青銅器時代就已經出現,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我國陸續的發現了許多古代的銅鼎,這些銅鼎對于研究歷史具有重大的價值,簡單的介紹一下我國的銅鼎。
1.大克鼎
西周晚期的器具,原器通高93.1厘米,口徑75.6厘米,重201.5公斤,大克鼎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西周孝王時名叫克的大為祭祀祖父而鑄造。此鼎系周孝王時期鑄器,歷見著錄,流傳有緒,是研究西周-制度的珍貴資料。
2.大盂鼎
西周康王時期,鼎高一百.八厘米,口徑七十八.三厘米,重一百五十三.斤,鼎身為立耳、圓腹、三柱足、腹下略鼓,口沿下飾以饕餮紋帶,三足上飾以獸面紋,并飾以扉棱,下加兩道弦紋。這件周康王時的大盂鼎,是現存西周青銅器中的大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