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熱處理:
將工件置于含有活性元素的介質中加熱和保溫,使介質中的活性原子滲入工件表層或形成某種化合物的覆蓋層,以改變表層的組織和化學成分,箱式爐淬火,從而使零件的表-有特殊的機械或物理化學性能。通常在進行化學滲的前后均需采用其他合適的熱處理,以便較大限度地發揮滲層的潛力,并達到工件心部與表層在組織結構、性能等的配合。根據滲入元素的不同 ,化學熱處理可分為滲碳 、滲氮、滲硼、滲硅、滲硫、滲鋁、滲鉻、滲鋅、碳氮共滲、鋁鉻共滲等。
操作方法:向鋼件外表一起滲碳和滲氮。
意圖:進步鋼件外表的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抗蝕才能。
運用關鍵:1.多用于低碳鋼、低合金布局鋼以及東西鋼制件,通常氮化層深0.02~3mm;2.氮化后還要淬火和低溫回火。
操作方法:將淬火后的鋼件從頭加熱到ac1以下某一溫度,經保溫后,于空氣或油、熱水、水中冷卻。
意圖:1.下降或消除淬火后的內應力,臺車爐淬火,削減工件的變形和開裂;2.調整硬度,淬火,進步塑性和耐性,取得作業所需求的力學功能;3.安穩工件尺度。
運用關鍵:1.堅持鋼在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時用低溫回火;在堅持-韌度的條件下進步鋼的彈性和屈從強度時用中溫回火;以堅持高的沖擊韌度和塑性為主,又有滿足的強度時用高溫回火;2.通常鋼盡量防止在230~280度、不銹鋼在400~450度之間回火,因為這時會發生一次回火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