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方法:將鋼件放入滲碳介質中,加熱至900~950度并保溫,使鋼件便面取得必定濃度和-的滲碳層。
意圖:進步鋼件外表硬度、耐磨性及疲勞強度,心部依然堅持耐性狀況。
運用關鍵:
1.用于含碳量為0.15%~0.25%的低碳鋼和低合金鋼制件,通常滲碳層-為0.5~2.5mm;
2.滲碳后有-進行淬火,索具調質,使外表得到馬氏體,才干完成滲碳的意圖。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體熱處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與回火關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四把火”隨著加熱溫度和冷卻方式的不同,又演變出不同的熱處理工藝。
為了獲得一定的強度和韌性,把淬火和高溫回火結合起來的工藝,調質,稱為調質。某些合金淬火形成過飽和固溶體后,將其置于室溫或稍高的適當溫度下保持較長時間,模具調質,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強度或電性磁性等。這樣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時效處理。
熱處理工藝:
1. 正火:將鋼材或鋼件加熱到臨界點ac3或acm以上的適當溫度保持一定時間后在空氣中冷卻,得到珠光體類組織的熱處理工藝。
2. 退火annealing:將亞共析鋼工件加熱至ac3以上20—40度,保溫一段時間后,高頻件調質,隨爐緩慢冷卻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卻至500度以下在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
3. 固溶熱處理:將合金加熱-溫單相區恒溫保持,使過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體中,然后快速冷卻,以得到過飽和固溶體的熱處理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