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場準備
⒈組織檢查驗收*基線樁,標高控制點,引測各控制點
⒉清除現場障礙物,搭設工棚,安排生活設施;
⒊布置現場道路及材料堆場;
⒋布置現場水源、電源、交通、排水暫設工程;
⒌材料進場組織;
⒍落實班組任務。
二、技術準備
1、領會設計意圖、學習設計圖紙。
施工前由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施工-,認真學習熟悉設計圖紙,發現不明確之處做好記錄,向設計人員提出,由設計解答。進行施工圖紙會審,修正圖紙中的問題和錯誤,并清楚落實施工內容及時間要求。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方案提交監理進行批準和交底。
2、現場踏勘
對施工現場進行踏勘,把影響施工的建筑物、構筑物、樹木等記錄下來與業主協商進行處理。了解現場附近的水源、電源、場地。
3、測量
對業主提供的導線樁、水準點進行復核、校對并進行中線加密、水準點加密、導線樁加固保護等工作。
找規矩
頂棚抹灰通常不做標志塊和標筋,而用日測的方法控制其平整度,以無明顯高低不平及接槎痕跡為準。先根據頂棚的水平面,確定抹灰的厚度破后在墻面的四周與頂棚交接處彈出水平線,培訓機構裝飾工程定做,作為抹灰的水平標準。
底、中層抹灰
a .一般底層砂漿采用配合比為水泥:石灰膏:砂= 1 :0.5:1的水花作合砂漿,底層抹灰厚度為2mm。底層抹后緊跟著就抹中層砂漿,其配合比般采用水泥:石灰膏:砂=1:3:9的水泥混合砂漿,抹灰厚度6mm左石抹后用軟刮尺刮平赴勻,隨刮隨用長毛刷子將抹印順平,再用木抹子搓平,頂棚管道周圍用小工具順平。
b .抹灰的順序一般是由前往后退,培訓機構裝飾工程設計風格,并注意其方向必須同基體的縫隙(混凝土板縫)成垂直方向。這樣,容易使砂漿擠入縫隙牢固結合。
c .抹灰時,厚薄應掌握適度,隨后用軟刮尺趕平。如平整度欠佳,應再補抹和趕平,但不宜多次修補,否則容易攪動底灰而引起掉灰。如底層砂漿吸水快,應及時灑水,以-與底層粘結牢固。
d .在頂棚與墻面的交接處,一般是在墻面抹灰完成后再補做,也可在抹項棚時,先將距頂棚20~30cm的墻面同時完成抹灰,方法是用鐵抹子在墻面與頂棚交角處添上砂漿,然后用木陰角器抽平壓直即可。
面層抹灰
a.待中層抹灰達到六至七成干,即用手捺不軟有指印時要防止過干,如過干應稍灑水),再開始面層抹灰。如使用紙筋石灰或麻刀石灰時,一散分兩遍成活。其徐抹方法及抹灰厚度與內墻面抹灰相同。一遍抹得越得城好,培訓機構裝飾工程,緊跟抹第二遍。抹第二遍時,抹子要稍乎,培訓機構裝飾工程方案,抹完后待灰漿稍干,開田朔料抹于或壓于順著抹紋壓實壓光。
b .各抹灰層受凍或急驟干燥,都能產生裂紋或脫落,因此需要加強養護。
拿到-的圖紙時,自己在簽字前仔細地復核一下尺寸。通常情況下,標準木芯板、貼面板的規格為1.2m《/span>;×玻璃為×,平面尺寸超過規格的制作需要拼貼或特殊定做,如果忽視材料平面和厚度規格,會給制作造成很大的障礙及過多的支出。
木工應自帶工具箱、工作臺、空氣壓縮機等常用工具,-是工作臺一定不要讓裝修工人用業主買的木材訂做,在裝修-定要跟裝修公司或裝修隊工頭講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