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處理工藝——表面淬火、退火工藝、正火工藝
普通球化退火是將鋼加熱到ac1以上20~30℃,保溫適當時間,然后隨爐緩慢冷卻,冷到500℃左右出爐空冷。等溫球化退火是與普通球化退火工藝同樣的加熱保溫后,隨爐冷卻到略低于ar1的溫度進行等溫,等溫時間為其加熱保溫時間的1.5倍。等溫后隨爐冷至500℃左右出爐空冷。和普通球化退火相比,球化退火不僅可縮短周期,而且可使球化組織均勻,并能嚴格地控制退火后的硬度。
加熱溫度是熱處理工藝的重要工藝參數之一,選擇和控制加熱溫度 ,是-熱處理的主要問題。加熱溫度隨-的金屬材料和熱處理的目的不同而異,但一般都是加熱到相變溫度以上,以獲得需要的組織。另外轉變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當金屬工件表面達到要求的加熱溫度時,還須在此溫度保持一定時間,使內外溫度一致,使顯微組織轉變完全,這段時間稱為保溫時間。采用高能密度加熱和表面熱處理時,加熱速度極快,一般就沒有保溫時間或保溫時間很短,而化學熱處理的保溫時間往往較長。
在機械制造業中,一般機械零件都是在常溫、常壓和非-腐蝕性介質中使用的,且在使用過程中各機械零件都將承受不同載荷的作用。金屬材料在載荷作用下抵抗破壞的性能,稱為機械性能或稱為力學性能。金屬材料的機械性能是零件的設計和選材時的主要依據。外加載荷性質不同例如拉伸、壓縮、扭轉、沖擊、循環載荷等,對金屬材料要求的機械性能也將不同。常用的機械性能包括:強度、塑性、硬度、韌性、多次沖擊抗力和疲勞-等。下面將分別討論各種機械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