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鋼件表面的加熱、冷卻而改變表層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表面淬火是表面熱處理的主要內容,其目的是獲得高硬度的表面層和有利的內應力分布,以提高工件的耐磨性能。
表面熱處理是對工件表面進行強化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它廣泛用于既要求表層具有高的耐磨性、較大的沖擊載荷,又要求整體具有-的塑性和韌性的零件,如曲軸、凸輪軸、傳動齒輪等。表面熱處理分為表面淬火和化學熱處理兩大類。
熱處理工藝:
1. 正火:將鋼材或鋼件加熱到臨界點ac3或acm以上的適當溫度保持一定時間后在空氣中冷卻,淬火,得到珠光體類組織的熱處理工藝。
2. 退火annealing:將亞共析鋼工件加熱至ac3以上20—40度,保溫一段時間后,隨爐緩慢冷卻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卻至500度以下在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
3. 固溶熱處理:將合金加熱-溫單相區恒溫保持,使過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體中,真空爐淬火,然后快速冷卻,井式爐淬火,以得到過飽和固溶體的熱處理工藝。
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ac3或accm 以上30~50度,保溫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卻速度冷卻。
意圖:1.下降硬度,進步塑性,改進切削加工與壓力加工功能;2.細化晶粒,改進力學功能,為下一步工序做準備;3.消除冷、熱加工所發生的內應力。
運用關鍵:正火通常作為鍛件、焊接件以及滲碳零件的預先熱處理工序。關于功能需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布局鋼及低合金鋼件,也可作為終熱處理。關于通常中、高合金鋼,箱式爐淬火,空冷可致使或部分淬火,因而不能作為終熱處理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