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件去應力退火的保溫時間取上限,冷卻速度控制在20~50℃/h,冷至300℃以下才能出爐空冷。時效處理可分為自然時效和人工時效兩種自然時效是將鑄件置于露天場地半年以上,便其緩緩地發生,正火,從而使殘余應力消除或減少,汽配件正火,人工時效是將鑄件加熱到550~650℃進行去應力退火,墊圈正火,它比自然時效節省時間,成品件正火,殘余應力去除較為。
常用的淬火介質有水、水溶液、礦物油、熔鹽、熔堿等。在對金屬進行淬火處理時,需要將金屬工件加熱到某一適當溫度并保持一段時間,隨即浸入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從事熱處理生產的人應當維護好所用的淬火介質。一般的管理工作包括:防止介質受污染、---冷卻系統能正常工作、按要求控制好液溫、水性介質要經常檢測和控制其濃度,以及定期檢測淬火介質的冷卻特性。
表面淬火通過不同的熱源對工件進行快速加熱,當零件表層溫度達到臨界點以上此時工件心部溫度處于臨界點以下時迅速予以冷卻,這樣工件表層得到了淬硬組織而心部仍保持原來的組織。為了達到只加熱工件表層的目的,要求所用熱源具有較高的能量密度。根據加熱方法不同,表面淬火可分為感應加熱高頻、中頻、工頻表面淬火、火焰加熱表面淬火、電接觸加熱表面淬火、電解液加熱表面淬火、激光加熱表面淬火、電子束表面淬火等。工業上應用多的為感應加熱和火焰加熱表面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