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化池塘養殖尾水處理
工廠化池塘養殖是現階段推廣較多的養殖模式,工廠化池塘養殖模式與傳統養殖模式相比,具有節水、節地、全自動、高密度集約化和排放可控的特點,將養殖系統中產生的廢水集中處理并循環利用,實現節約水資源和減少對自然水體環境污染的目的。
在池塘內修建養殖單元,水產魚類養殖尾水處理,一般養殖水槽的面積占池塘的 2% 左右,實現魚類的圈養和養殖糞污的集中排放,水體溶氧的均衡,其他輔助設施實現水質溶氧的穩定。工廠化水產養殖水體的處理主要包括幾個方面,即:增氧、分離分離固體物和懸浮物、生物過濾降低bod、氨氮和---l酸鹽和曝氣取出---等、消毒、脫氮等處理過程,淡水養殖尾水處理,其中懸浮物和氨氮去除是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難點。
養殖尾水處理化學處理技術
目前---研究中采用比較多的水產養殖化學處理手段是臭氧處理技術。臭氧可以有效氧化水產養殖水中積累的氨氮,降低有機碳含量、cod濃度,養殖尾水處理,去除水產養殖尾水中多種還原性污染物,起到凈化水質、優化水產養殖環境的作用。
絮凝劑也常被用于水體懸浮物的去除。天然水體中膠狀離子大多帶負電荷,加入正電荷的鋁鹽、鐵鹽、氫氧化鈣等絮凝劑使離子凝聚下沉從而達到去除目的。
使用化學技術去除水產養殖尾水中的總氨氮、總有機碳,具有操作條件適宜、設備較小、產生泥漿z少、啟動快速特點。
三池三槽尾水處理模式
該模式利用生物凈化為主,物理化學凈化為輔的方法,禽畜養殖尾水處理,采用“三池三槽”生態處理工藝,形成生態多元化,結構合理,食物鏈豐富完整的工藝,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有效率;并在傳統技術基礎上進行改良、---,使養殖尾水通過綜合治理得到有效凈化,終實現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
養殖尾水治理設施占比面積:設施面積約占總養殖面積的5%~10%。
適用于海水普通池塘養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