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片狀石墨層特征及發現方法:
1.鑄件表層斷口有黑邊
2.金相顯徽鏡下有片狀石墨
原因分析:
有以下不同解釋:
1.鑄型表面的-物與鐵液接觸時,部分鎂、稀土被消耗掉
2.鑄型表面氣相〔如o2、n2、co,h2等)作用于mg、稀土、使之消耗
3.鑄型材料sio2與鎂及稀土發生反應
4.鐵液中殘留鎂及稀土量居下限
5.鎂一鈦合金處理比稀土硅鐵合金處理更易出現片狀石墨層
6.澆注溫度高,冷卻速度低易出現片狀石墨層
7.澆注系統過于集中處易出現片狀石墨層
防止方法:
1.使鑄型表面硫低,刷涂料
2.鐵液中有足夠的殘留mg及稀土量
3.對表面層要求強度高或不加工表面多的鑄件,盡量少用成不用含mg蠕化劑
4.控制澆注溫度
5.工藝上合理安排澆注系統及提高冷卻速度
8夾渣特征及發現方法:
1.鑄件上表面處有熔渣層其周圍石墨為片狀
2.鑄件中有夾渣
原因分析:
1.渣中硫、氧等與蠕化劑作用降低了蠕化劑殘留量
2.鐵液溫度低,雜質不易上浮并流人鑄型
3.鐵液中裹入氧等氣體與稀土、鎂等作用形成粒狀夾渣
防止方法:
1.降低原鐵液中硫、氧含量
2.提高鐵液澆注溫度
3.澆注系統合理,加擋渣過濾措施
3、石墨漂浮
3. 1 影響因素
(1)碳當量:碳當量過高,以致鐵液在高溫時就析出大量石墨。由于石墨的密度比鐵液小,在鎂蒸汽的帶動下,使石墨漂浮到鑄件上部。碳當量越高,石墨漂浮現象越-。應當-,什么是砂型鑄造,碳當量太高是產生石墨漂浮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原因,鑄件大小、壁厚也是影響石墨漂浮的重要因素。
(2)硅:在碳當量不變的條件下,適當降低含硅量,石膏型鑄造,有助于降低產生石墨漂浮的傾向。
(3)稀土:稀土含量過少時,碳在鐵液中的溶解度會降低,鐵液將析出大量石墨,加重石墨漂浮。
(4)球化溫度與孕育溫度:為了提高鎂及稀土元素的吸收率,熔模鑄造,國內試驗研究表明,球化處理時適當的鐵液溫度是1380~1450℃。在此溫度區間,隨著溫度升高,鎂和稀土的吸收率增加。
(5)澆注溫度:一般情況下,澆注溫度越高,出現石墨漂浮的傾向越大,這是因為鑄件長時間處于液態有利于石墨的析出。a.p.druschitz與w.w.chaput研究發現,若縮短凝固時間,隨著澆注溫度升高,石墨漂浮傾向降低。
2工藝條件控制不當
如果注塑機規格較大,螺桿轉速太高,注射壓力太大,注射保壓時間太長,就會形成過量填充,使得成型收縮率比預期小,脫模這得困難。如果料筒及熔料溫度太高,注射壓力太大,熱熔料很容易進入模具鑲塊間的縫隙中產生飛邊,湖北鑄造,導致脫模-。
此外,噴嘴溫度太低,冷卻時間太短及注料斷流,都會引起脫模-。因此,在排除粘模及脫模-故障時,應適當降低注射壓力,縮短注射時間,降低料筒及熔料溫度,延長冷卻時間,以及防止熔料斷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