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失模鑄造的夾渣缺陷
夾渣缺陷是指干砂粒、涂料及其他夾雜物在澆注過程中隨著鐵水進入鑄件而形成的缺陷。在機加工后的鑄件表面上,可看到白色或黑灰色的夾雜物斑點,湖北鑄造,單個或成片分布,金屬型鑄造,白色為石英砂顆粒,黑灰色為渣、涂料、泡沫模型熱解后殘留物和其他夾雜。這種缺陷俗稱為“進砂”或“夾渣”,在消失模鑄造生產中該缺陷是一種很常見的缺陷。幾乎采用消失模鑄造的工廠是普遍存在的,且很難消除。只有在每一道工序上采取多種措施且---操作才能把“夾渣”降到很低,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 在消失模鑄件冷卻打箱后未清理前,根據鑄件及澆注系統表面狀況,即可以判定有沒有進砂和夾渣缺陷。如果澆口杯、直澆道、橫澆道、內澆道和澆口表面或連接處以及鑄件表面粘砂---或有裂紋狀粘砂存在,則基本可以肯定鑄件有夾渣和進砂缺陷。砸斷澆道棒或澆道拉筋,可看到斷口上有白色1斑點,---時斷口形成一圈白色1斑點。這樣的鑄件,---是板狀、圓餅狀鑄件機加工后加工面上就會有白色、黑灰色1斑點缺陷。如果工序操作規程控制不嚴格,生產的鑄件---的影響了鑄件和定單完成的進度。
孕育shuai
1.爐前san角試片正常,隨著時間延長,哪里的鑄造工藝好,白口寬度增加
2.鑄件邊角有滲碳體并隨澆注時間延長,如何縮短鑄造周期,白口增厚
原因分析:
1.孕育量不夠充分
2.孕育劑吸收差
3.孕育后停留時間長
防止方法:
1.充分孕育
3.孕育劑塊度適當,并有足夠高的鐵液
3.采取浮硅孕育等瞬時孕育方法
6石墨漂浮特征及發現方法:
1.多發生在蠕墨鑄鐵件上表面
2.宏觀斷口有黑斑
3.金相組織:有開花狀石墨
4.局部強度低
原因分析:
1.碳當量高
2.鑄件壁厚
3.澆注溫度高
常見防止方法:
1.控制碳當量
2.控制鑄件冷卻速度
3.控制澆注溫度
表面片狀石墨層特征及發現方法:
1.鑄件表層斷口有黑邊
2.金相顯徽鏡下有片狀石墨
原因分析:
有以下不同解釋:
1.鑄型表面的---物與鐵液接觸時,部分鎂、稀土被消耗掉
2.鑄型表面氣相〔如o2、n2、co,h2等)作用于mg、稀土、使之消耗
3.鑄型材料sio2與鎂及稀土發生反應
4.鐵液中殘留鎂及稀土量居下限
5.鎂一鈦合金處理比稀土硅鐵合金處理更易出現片狀石墨層
6.澆注溫度高,冷卻速度低易出現片狀石墨層
7.澆注系統過于集中處易出現片狀石墨層
防止方法:
1.使鑄型表面硫低,刷涂料
2.鐵液中有足夠的殘留mg及稀土量
3.對表面層要求強度高或不加工表面多的鑄件,盡量少用成不用含mg蠕化劑
4.控制澆注溫度
5.工藝上合理安排澆注系統及提高冷卻速度
8夾渣特征及發現方法:
1.鑄件上表面處有熔渣層其周圍石墨為片狀
2.鑄件中有夾渣
原因分析:
1.渣中硫、氧等與蠕化劑作用降低了蠕化劑殘留量
2.鐵液溫度低,雜質不易上浮并流人鑄型
3.鐵液中裹入氧等氣體與稀土、鎂等作用形成粒狀夾渣
防止方法:
1.降低原鐵液中硫、氧含量
2.提高鐵液澆注溫度
3.澆注系統合理,加擋渣過濾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