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以來,氣溫逐漸升高,并且多暴雨天氣。近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水產技術指導站發現,有部分養殖---戶養殖的泥鰍活力不強,有漫游、在水面上打轉的現象,還有的表現為眼球---以及出血,有部分泥鰍皮膚出血、嘴部發白、腹部腫脹、腸道無食物等,根據這一情況,泥鰍苗廠家,他們邀請蘇州大學的凌去非教授,到現場為泥鰍養殖---戶傳授高溫期泥鰍的病害---技術。凌教授從以下兩個方面為養殖戶作了指導.
在泥鰍苗入池---定要檢查清塘的藥物毒力是否消失,以及水的肥度是否合適。首先取半桶水,泥鰍苗養殖基地,因有時表層水毒力已消失,但底層的毒力仍然很強,將魚苗放入水中觀察8小時~10小時,看是否正常,以確定魚苗能否入池。ph值應在7~8.5范圍內。其次可根據水色、透明度和餌料生物情況判斷水的肥度,如發現池水過肥,可加注清水調劑,池水的肥度不夠,應立即補施少量化肥或發過酵的糞或增投人工餌料。
在放泥鰍苗前要用生石灰或漂------清塘,待一周后水體毒性完全消失后,方可放苗,并在放苗前事先放入數條泥鰍苗試水,4-8小時內無異常反應,合肥泥鰍苗,泥鰍苗方可正式下塘,池塘水深一般保持在30-50 cm。
放苗前畝投放300kg腐熟的糞肥,泥鰍苗養殖廠家,以培育天然餌料,3-5天后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繁殖到高峰期,及時投放苗種。每畝投放泥鰍仔魚15萬尾左右,泥鰍苗下塘后每天畝投喂泥鰍苗---粉料或自己自制的粉料,不主張投喂豆漿,豆漿雖然適口,但是肥水快不容易控制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