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金屬型工藝的特點,其鑄件的工藝參數(shù)與砂型鑄件略有區(qū)別。金屬型鑄件的線收縮率不僅與合金的線收縮有關,還與鑄件結構、鑄件在金屬型中收縮受阻的情況、鑄件出型溫度,金屬型受熱后的膨脹及尺寸變化等因素有關,其取值還要考慮在試澆過程中留有修改尺寸的余地。
為取出金屬型芯和鑄件,在鑄件的出芯和出型方向應取適當斜度,對各種不同合金鑄件的鑄造斜度參閱有關手冊。
金屬型鑄件精度一般比砂型鑄件高,所以加工余量可較小,一般在0.5~4mm之間。
在確定鑄件工藝參數(shù)之后,鋁鑄造,就可繪制金屬型鑄件工藝圖,該圖與砂型鑄件的工藝圖基本相同。
熔模鑄件清理的內容主要為
1從鑄件上清除型殼;
2自澆冒系統(tǒng)上取下鑄件;
3去除鑄件上所粘附的型殼耐火材料;
4鑄件熱處理后的清理,如除氧化皮、盡邊和切割澆口殘余等。
熔模鑄造工藝設計的任務為
1分析鑄件結構的工藝性;
2選擇合理的工藝方案,鋁鑄造,確定有關的鑄造工藝參數(shù),鋁鑄造廠家,在上述基礎上繪制鑄件圖;
3設計澆冒系統(tǒng),確定模組結構。
這里要注意的是,在考慮上面三方面問題時,主要的依據(jù)仍舊是一般鑄造過程的基本原則,尤其是在確定工藝方案、工藝參數(shù)時如鑄造圓角、加工余量、工藝筋等,除了具體數(shù)據(jù)由于熔模鑄造的工藝特點稍有不同之外,設計原則與砂型鑄造完全相同。
粘土濕砂
以粘土和適量的水為型砂的主要粘結劑,制成砂型后直接在濕態(tài)下合型和澆注。濕型鑄造歷史悠久,應用較廣。濕型砂的強度取決于粘土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粘土漿。型砂一經(jīng)混好即具有一定的強度,經(jīng)舂實制成砂型后,即可滿足合型和澆注的要求。因此型砂中的粘土量和水分是十分重要的工藝因素。
以型砂和芯砂為造型材料制成鑄型,鋁鑄造工藝,液態(tài)金屬在重力下充填鑄型來生產鑄件的鑄造方法。鋼、鐵和大多數(shù)有色合金鑄件都可用砂型鑄造方法獲得。由于砂型鑄造所用的造型材料---易得,鑄型制造簡便,對鑄件的單件生產、成批生產和大量生產均能適應,長期以來,一直是鑄造生產中的基本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