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旋轉閃蒸干燥機干燥物料過程中的熱傳遞是通過高熱的空氣流入,將熱量傳送給物料。與此同時,受熱的干燥室筒壁也會將熱量傳遞給物料。熱量的傳遞終目的是完成水分的蒸發,物料中的水分在熱量的作用下向外擴散到周圍。那么快速旋轉閃蒸干燥機如何地實現水分的蒸發的呢?
、快速旋轉閃蒸干燥機采用高速的熱空氣切入干燥室,由于干燥室內螺旋氣流運動降低了物料周圍的介質溫度,提高了外側介質流量和溫度,---提高了水分向外擴散的速度。
2、高溫高速氣流沖擊位于氣缸下部的濕物料,在攪拌葉片的作用下,顆粒破碎,顆粒尺寸減小,內部毛細管長度減少,強化水分內部擴散效應,降低內擴散阻力。這些物料顆粒在高速攪拌和高溫加熱的循環中反復破碎。
水分的內部擴散和外部擴散是快速旋轉閃蒸干燥機內部水分蒸發的方式,快速旋轉閃蒸干燥機從內部和外部兩方面入手,加強水分的蒸發。干燥物料就選快速旋轉閃蒸干燥機。
設備工藝部分:
由于閃蒸干燥機在干燥過程中是連續化生產,小麥粉連續干燥機,因此在使用過程中,對設備的加料速度、溫度及安全問題都有嚴格的要求,針對幾項問題我們做出系列措施:
1、通過調速電機控制加料的速度從而控制干燥室溫度,達到物料干燥所需溫度
2、為了---尾氣排放符合,以增加布袋除塵器的過濾面積的方法---設備在運行過程的達標排放。
3、設備在長期使用操作過程中必須要---安全性,可任意設定進風溫度,數顯溫度,按鈕開關控制,二氧化硅連續干燥機,其中加料器電機變頻控制,可實現連續加料,。
為解決化學工行業中粘性膏狀及假性塊狀物料的干燥問題,1970年成功研制旋轉閃蒸干燥機。但是“70”型旋轉閃蒸干燥機有許多不足之處,主要是粉末容易進入高溫區,石墨連續干燥機,極易造成物料過熱凝聚而變質,旋轉部件的機械穩定性差。1978年對“70”型進行了改造,“78”型雖然有較大的進步,但也存在粉末床層不穩定,出口溫度和產品殘余水份波動等特點。1983年又對“78”型進行了一次大的改進。現在我們所見到的旋轉閃蒸干燥機基本多是經過2次大改進的機型,稱之為“83”型,該機結構相比前兩種有如下優點:干燥室底部設置倒錐型結構,使熱空氣流通截面至下而上不斷擴大,底部氣速高,上部氣速低,濟南干燥機,從而下部大顆粒與上部小顆粒都能處于---的流化狀態。倒錐結構還縮短了攪拌懸臂軸的長度,增加了運行的穩定性和---性。軸承設在機外避免了長期在高溫區工作,延長了工作壽命。濕物料在被攪拌齒分散和破碎的同時,又被甩向器壁,粘結在內壁上,攪拌齒頂端設有刮板,能及時刮掉粘結在內壁上的物料,同時高溫區內壁設置夾套水冷,防止物料過熱變質。干燥室上部設有分級環,其主要作用是使物料較大的顆粒和未干物料與合格產品分離,擋在干燥室內,能有效的---產品的粒度和水份要求。連續化操作,加料量、進風溫度、出風溫度及顆粒粒度可在一定范圍內自由調節,從而---干燥產品各項指標。干燥系統為封閉式,而且在微負壓下操作,粉塵不---,保護生產環境,安全衛生。設備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集干燥、破碎、分級為一體,是流化技術、旋流技術、分級技術、噴動技術及對流傳熱技術的優化組合,---的簡化了生產工藝流程,節省了設備投資和運轉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