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絕緣電纜(mineral insulated cable)簡稱mi電纜,19世紀末由瑞士---arnold francoisborel提出設想,云南鋁芯電纜廠家,1934年在法國首先生產,隨后美國也建成批量生產線,由于其優異的耐火性能而廣泛應用。mi電纜傳入我國后,初期生產企業和工程使用較少,gb 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15年5月1日正式實施后,低壓鋁芯電纜廠家,明確規定消防線路使用mi電纜,至此mi電纜在國內打開市場。
電線電纜在火災事故中具有以下特性:
隱蔽性:
電線電纜一般敷設在建筑物內較隱蔽的地方,早期陰燃階段較難被發現。而當后期被發現時已經是濃煙滾滾,并伴隨大量的有毒氣體,四芯鋁芯電纜廠家,給處于隱蔽之處的燃燒物提供了更深層的保護。
波及性:
由于敷設在電氣井道或線槽內的電線電纜往往是成束敷設,而燃燒時的熱輻射又將互相傳導,造成火災蔓延---,---成災。
載流量——在允許工作溫度下電纜導體中所傳導的長期滿載電流。
導體截面——組成導體的各個單線垂直于導體軸線的橫截面之和。
絞距——電纜某元件以螺旋形旋轉一周時沿軸向的長度。
節徑比——絞合元件的絞距與其螺旋直徑之比。
絞向——電纜的絞合元件相對以電纜軸向的旋轉方向。
絞合常數——絞合前元件的長度與絞合后制件的長度之比。
填充系數——組成導體的單線截面總和與導體輪廓截面之比。
編織覆蓋率編織密度——編織材料覆蓋表面積與編織層總表面積之百分比。
拉線——通過模具將金屬桿材或線材拉制成一定截面和形狀的線材的過程。
退火——對冷加工后的金屬線材連續或不連續的進行熱處理,以減小或消除冷加工硬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