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肥料的選擇
應選擇施用不對環境和蔬菜營養、品質等產生---后果的肥料(沖施肥/葉面肥/有機肥)類型和種類。安全蔬菜生產中能夠施用的肥料類型和種類可包括以下幾種:
有機肥包括農家肥和商品有機肥料,農家肥又包括堆肥、泥肥、餅肥、廄肥、沼氣肥、綠肥、作物秸稈等。其中堆肥應符合ny/t 394-2000《高溫堆肥衛生標準》。商品有機肥料應符合ny/t 5018中《有機肥料中污染物質允許含量標準》。
微生物肥料包括腐殖酸類肥料、根瘤菌肥料、鉀---肥料、磷---肥料以及復合型微生物肥料等微生物肥料有效活菌數必須符合《微生物肥料》ny227中4.1的要求,衛生指標必須達到ny 227中4.2《成品無害化指標》要求。
無機礦質肥料包括無機氮肥、礦物鉀肥、礦物磷肥。無機氮肥應選擇施用銨態氮肥或尿素;磷、鉀肥應符合ny/t 394—2000衛生標準要求,其中磷肥提倡施用煅燒磷酸鹽,雜質控制指標為:每含1%p2o5,果蔬葉面肥批發,as≤0.004%,cd≤0.01%,pb≤0.002%;鉀肥提倡施用硫---,雜質控制指標為:每含1%k2o,as≤0.004%,cl≤3%,h2so4≤0.5%。
中微量元素肥料鈣、鎂、銅、鐵、硼、鋅、鉬、錳等中微量元素以單元素為主或幾種元素配制的肥料。
2、肥料的合理施用
2.1、增施有機肥
施用有機肥不僅施用量要充足,而且必須做到無害化。ny/t394—2000《肥料施用準則》要求生產安全蔬菜,應當選用正式用于安全蔬菜生產的并經過充分腐熟(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料(如堆肥、漚肥、廄肥、沼氣肥、綠肥、農作物秸稈、泥肥、餅肥等),嚴禁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料。
2.2、合理施用氮肥
安全蔬菜生產中應優先選擇施用銨態氮肥和尿素,一般不提倡單獨施用硝態氮肥。生產中應根據產量指標,確定適宜的氮肥施用量,以獲得高產的蔬菜。氮肥施用上應采取“前重后輕”的措施。
大豆的施肥的技術要點:大豆的施肥體系一般由基肥、種肥和追肥組成。施肥的原則是既要---大豆有足夠的營養,又要發揮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因此無論是在生長前期或后期,施氮都不應該過量,以免影響根瘤菌生長或引起倒伏。但另一方面,也必須糾正那種大豆有根瘤菌就不需要氮肥的錯誤概念。施肥要做到氮磷鉀肥大量元素和硼鉬等微量元素合理搭配,遲效、肥并用。
基肥施用有機肥是大豆增產的關鍵措施。在輪作地上可在前茌糧食作物上施用有機肥料,而大豆則利用其后效。有利于結瘤固氮,植物葉面肥批發,提高大豆產量。在低肥力土壤上種植大豆可以加過磷酸鈣、各10公斤作基肥,對大豆增產有好處。
種肥一般每畝用10公斤至15公斤過磷酸鈣或5公斤磷酸二銨作種肥,缺硼的土壤加硼砂0.4至0.6公斤。由于大豆是雙子葉作物,出苗時種子頂土困難,種肥恨好施于種子下部或側面,切勿使種子與肥料直接接觸。
追肥實踐證明,在大豆幼苗期,根部尚未形成根瘤時,或根瘤活動弱時,適量施用氮肥可使植株生長健壯,在初花期酌情施用少量氮肥也是---的。氮肥用量一般以畝施尿素7.5至10公斤為宜。另外,花期用0.2%至0.3%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或過磷酸鈣水根外噴施,可增加籽粒含氮率,有明顯增產作用;花期噴施0.1%的硼砂、---銅、---錳水溶液可促進籽粒飽滿,增加大豆含油量。
大豆對主要養分的需求:大豆在糧油作物中,經濟價值相對較高。大豆需氮雖多,但可通過根瘤固氮,一般可從---中獲取5至7.5公斤/畝,約為大豆需氮的40%至60%。每生產100公斤大豆,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氮1.8至10.1公斤,磷1.8至3公斤,鉀2.9至3公斤。大豆所吸收的養分遠遠高于水稻、小麥和玉米。
葉面肥目前應用較為廣泛,其效果也是比較理想的,但是葉面肥的效果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
1、葉片:葉片臘質與角質層厚度、葉片活性等,都可以影響葉面肥的吸收。角質層薄、葉片活性強的新葉,葉面肥的吸收效果好。尿素對表皮細胞角質層有軟化作用,可加速其他營養物質的滲入,因此尿素成為葉面肥重要的組成成分。中性肥皂、有機硅助劑等,可以軟化角質層、提高肥料溶液的展著性,增加與葉片的接觸面積,提高吸收效率。葉齡一般與葉片活性相關,新葉較老葉易吸收養分。
2、植物本身的營養狀況:養分缺乏的植株吸收養分的能力強。植株生長正常,水果葉面肥批發,養分供應充足,葉面肥批發,噴施葉面肥后吸收就更少,反之則多。
3、環境條件:光照、溫度、濕度等對葉面肥的吸收影響較大,光照較弱,空氣濕度較大,有利于葉面肥的吸收。葉面肥濃度過高、水分蒸發過快,有時會灼傷葉片,導致肥害。一般陰天或下午四五點,溫度20-25℃,葉面肥噴施效果較好。
4、噴施溶液性質:溶液濃度、ph值、溶液表面張力、營養元素移動性等也影響葉面肥的吸收。不同葉面肥適宜的濃度不同,要根據要求調節噴施溶液濃度。供給陽離子時,溶液調至微堿性;供給陰離子時,溶液調至微酸性,有利于營養元素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