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乘車時要坐穩扶好,沒有座位時,要雙腳自然分開,側向站立,手應握緊扶手,以免車輛緊急剎車時摔倒---。
5.乘坐小轎車、微型客車時,在前排乘坐時應系好安全帶。
6.盡量避免乘坐卡車、拖拉機;必須乘坐時,千萬不要站立在后車廂里或坐在車廂板上。
六、道路能否玩耍?
道路是為了交通的便利而建造的。道路上車輛川流不息。交通十分繁忙,如果我們隨意地在道路上玩耍、游戲、追逐,把它當作“游戲場”,放學以后在道路拉開“場子”踢足球、打羽毛球,既妨礙車輛的通行又會被車輛撞傷,是不允許的。在人行道上跳“橡皮筋”、跳繩、踢毽子,會給行人的通行帶來困難,是妨礙交通的。在道路上追追打打,車前車后亂穿,甚至相互扔石子,這就更容易出事故了,
另外一些同學,因為不懂得在道路上玩耍的危害性,甚至在道路中間攔車、追車、扒車和向汽車投擲石塊,以此為樂,這是危險的舉動,一旦被車撞倒,后果不堪設想。道路不是游戲場所,不能在道路上玩耍。我們要互相提醒,大膽勸阻,當一名維護交通安全的“宣傳員”。
七、認識交通標線
馬路上,用漆劃的各種各樣顏色線條是“交通標線”。道路中間長長的黃色或白色直線,叫“車道中心線”。它是用來分隔來往車輛,東營市兒童安全,使它們互不干擾。中心線兩側的白色虛線,叫“車道分界線”,它規定機動車在機動車道上行駛。非機動車在非機動車道上行駛。在路口四周有一根白線是“停止線”。紅燈亮時,各種車輛應該停在這條線內。
八、指揮燈信號的含義
1綠燈亮時,準許車輛、行人通行;
2紅燈亮時,不準車輛、行人通行;
3黃燈亮時,不準車輛、行人通行,但已超過停止線的車輛和已經進入人行橫道的行人,可以繼續通行;
4黃燈閃爍時,車輛、行人須在---安全的原則下通行。
無論何時都不要將孩子單獨留在車內,高溫、缺氧等情況都會奪走孩子的生命。---鎖好后備箱,防止孩子進入,并經常---自己的孩子不要在車內玩耍。
2006年8月,兒童安全視頻,湖南省湘潭市一名年僅兩歲多的幼兒被滯留在車內長達5個多小時,窒息。2007年5月,安徽省一名3歲幼兒被滯留校車內6小時,沒有任何自救能力的孩子終在30℃的高溫下昏迷。同年8月,廣東省佛山市一名1歲多的孩子被老師遺忘在幼兒園接送幼兒的車上6個小時而悶死。
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汽車俱樂部進行的測試中,汽車在陽光下停放1分鐘后,車內的溫度會從攝氏19度上升到30度,七分鐘后達到4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而如果體內溫度持續維持在41.5攝氏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甚至。成年人平均吸氧量約為40毫升/千克體重/分鐘,兒童---活躍,單位體重的需氧量還要。這也就是說,一名體重為25kg的兒童每小時至少需要吸入300升的空氣才能維持體內的正常代謝。車內密閉狹小的空間容易造成兒童缺氧,---情況下可能導致窒息。
據---,我國目前汽車保有量占1.1%,然而每年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數卻超過7.3萬人,差不多占到的17%,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兒童時期缺乏---引導,造成為數眾多的成年人安全意識淡薄。為此,-:交通安全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同時,父母自身也應樹立---的榜樣。
在日本的廣播中,每隔12分鐘都會報告一次交通情況。日本的出租車內一般都裝有小屏幕的電視機,以---接受交通管理部門的指導和教育。在日本的各主要街道上,可以看到矗立著的巨型告示牌,宣告本地區前---的情況,在一些路口還赫然立著4米高的木牌,上面用紅字寫著某年某月某日有人在此因罹難,以警示人們注意交通安全。
日本的少年兒童從小就接受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知識編入了他們的語文、算術、畫圖等科目中。經常通過郵局向學齡前兒童贈送宣傳交通安全常識的玩具,使其從小能通過活潑的形式提高安全意識。
此外,上許多的還專為兒童制定了《兒童過街法》,對兒童加以保護。德國的《兒童過街法》內容為:白天給兒童佩戴斜在肩上的彩色綬帶,夜間過街時穿發光衣,行人、車輛看到后要主動停下來,讓兒童先過街。
智利規定:上學或放學時,每個路口都要有一位值日學生站在馬路中間,兒童安全帶,舉起戴紅色手套的左手,為學生們安全過街“發號施令”,行人、車輛都要主動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