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鑄件表面上不允許有冷隔、裂紋、縮孔和穿透性缺陷及---的殘缺類缺陷如欠鑄、機械損傷等。
2. 鑄件應清理干凈,不得有毛刺、飛邊,非加工表明上的澆冒口應清理與鑄件表面齊平。
3. 鑄件非加工表面上的鑄字和標志應清晰可辨,位置和字體應符合圖樣要求。
4. 鑄件非加工表面的粗糙度,砂型鑄造r,不大于50μm。
5. 鑄件應澆冒口、飛刺等。非加工表面上的澆冒口殘留量要鏟平、磨光,達到表面要求。
6. 鑄件上的型砂、芯砂和芯骨應干凈。
7. 鑄件有傾斜的部位、其尺寸公差帶應沿傾斜面對稱配置。
8. 鑄件上的型砂、芯砂、芯骨、多肉、粘沙等應鏟磨平整,煙臺閘閥鑄件,清理干凈。
9. 對錯型、凸臺鑄偏等-以修正,達到圓滑過渡,一外觀。
10. 鑄件非加工表面的皺褶,小于2mm,間距應大于100mm。
11. 機器產品鑄件的非加工表面均需噴丸處理或滾筒處理,達到清潔度sa2 1/2級的要求。
12. 鑄件進行水韌處理。
13. 鑄件表面應平整,澆口、毛刺、粘砂等應干凈。
14. 鑄件不允許存在有損于使用的冷隔、裂紋、孔洞等鑄造缺陷。
如何在現實生產中來解決模殼的透氣性哪?
1.正確選擇耐火材料粒度及粒度級配
耐火材料粒度控制是一個復雜問題。一般熔模鑄造廠家沒有能力進行檢測,而且檢測費用估計不低。因此,廠家在進行耐火材料采購時應該將此項內容寫進采購協議里。
2.配制涂料粉液比
在可模殼強度的情況下,采用合適的粉液比。一般面層采用鋯英粉時粉液比為3.2-3.4。
3.制殼操作對模殼透氣性的影響
實際上在工藝文件以及教科書上寫的明明白白:掛砂前控料要均勻。要不斷的翻轉模組,漿料均勻的覆蓋在模組上,包括后的封漿層。所以,只要嚴格按照工藝文件正常操作就行。
上車床前,通常采用劃線的方法找出毛坯的基準,即先將工件置于劃線平臺,在各處加工余量的前提下,劃出其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的腰線即相互垂直的兩中心平面x-x、y-y,作為車削前的校調基準。然后工件上車床,一端由車頭卡盤夾住工件左端的工藝搭子,另一端用小四爪卡盤夾緊頂于尾架處,將校調基準x-x所在的平面大致轉平,閘閥鑄件價格,并在x-x---取兩點a、b兩點距離越遠越好,再用劃針盤來測量這兩點是否等高見圖2。
如不等高,可通過調整兩端的卡爪,將兩點校平。然后將劃針盤移至工件對面,檢查同一根腰線與前面是否等高,如果不等高便通過轉動卡盤和改變劃針的高度,使前后腰線等高。這時只是校正了x-x所在平面與機床水平中心平面平行,還要再將工件轉過180°,檢查原腰線與劃針盤的高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則再通過兩端的卡盤來調整,不銹鋼閘閥鑄件,如此多次反復,直至x-x水平腰線與機床水平中心線重合為止。然后再將工件轉過90°,使另一根腰線y-y轉至水平位置。再用同樣的方法將該腰線調整到與機床水平中心平面重合,這時才完成該工件的校調過程,這種方法既費時又費力。